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的开天辟地、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的改天换地、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的翻天覆地、再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21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的惊天动地,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已阔步走过百年征程。百年政党,寥若晨星。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为今天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政党,最终改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一路艰辛、栉风沐雨,终得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充满生机与活力?百年中国,沧桑巨变;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百年以来,世人一直在追问思考。
理想信念 是立党兴党强党之魂
曾几何时,美国记者斯诺、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在解读“东方魔力”与“东方之谜”时,不约而同地作出了相同的答案:这就是信仰!虽然西方人以不同的方式和视角审视中国共产党与军队,但他们所得出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较之其他政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就在于拥有崇高和明确的理想信念,以及保障理想和目标实现的政治定力、责任担当和铁的纪律。为理想而生,用信仰奋斗,决定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是我们党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神奇力量。回望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之上,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经受风险和考验的精神支柱,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并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基所在。
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1927年4月28日在英勇就义前慷慨陈词:“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在世界,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在百年奋斗中,李大钊的伟大预言已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人如同“红花的种子”,扎根在各自的岗位上,矢志不渝地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接力奋斗,持续努力,作出牺牲。据资料显示,从1921到1949年,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共产党员有名有姓的就多达379万人。一代又一代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用宝贵生命换来了革命的伟大胜利、换来了祖国的山河无恙;一代又一代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用青春和热血换来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国家的繁荣进步;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扎根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最艰苦、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下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们把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与宏阔高远的共产党人精神和谐地统一,上承千古正气,胸怀革命真理,用信仰、热血和生命诠释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深刻内涵,书写在党的旗帜上,融化在自己的血液里,践行在具体的行动中,铭刻在神州大地上,在历史上竖起了精神丰碑,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璀璨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在一百年的非凡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的信仰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了苦难辉煌。信仰对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军队来说都是自立自强的基础性力量。政治信仰一旦被解构或颠覆,不仅会对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还会对社会思想和人的心灵造成“失魂落魄”的灾难性后果,苏联的教训尤为惨痛深刻。苏共丧权、苏联解体,无疑是多种因素长期演化、逐步发酵、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领导干部信仰崩溃,最终失去人民的信任,则是更为深刻的根源。理想信念不仅是我们党独有的政治优势,也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最为宝贵的精神之“钙”。党员、干部如果理想信念动摇,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精神懈怠、意志消沉,淡化党的观念、漠视党的纪律,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最终滑向违纪甚至违法,走上了罪恶的不归路。正反经验教训都说明,崇高信仰是命脉灵魂,是立党之本,兴国之基,也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和永恒追求。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亦需如此。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会自发地产生。要靠学习、实践两个途径的结合统一,运用真理的力量和人格道德的力量教育感化培育养成。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刻苦学习理论,努力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从中获取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我们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党史学习教育等,是实实在在的思想洗礼和灵魂净化的实践过程,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必将极大促进全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时刻坚守理想信念、不断振奋革命斗志,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人民至上 是立党兴党强党之源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高呼:人民万岁!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发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真音: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铿锵有力的话语形象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权观,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人民至上的鲜明政治品格。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这其中既蕴含着对中外政权兴亡规律的借鉴,又是对我们党自身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立场与群众观点,一路走来,用百年来的全部理论、实践与成就生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千百年来的历史风云变幻莫测,演绎着治乱兴衰的内在规律,而人民正是这铁律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为之矢志不渝追求奋斗的不懈追求。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也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写在了党的章程中,力透纸背;写在了中南海新华门影壁上,熠熠生辉;融入了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中,流淌在红色血脉里。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纵观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指向就是永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个极为醒目的践行标准就是能否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一个重要法宝就是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从为人民解放前赴后继的革命先烈,到为人民幸福努力拼搏的时代先锋,一代代共产党人心系人民、造福人民,为了人民利益不懈奋斗,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共同奋斗,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与人民之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领路人”,关键在于我们党信守人民至上理念,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从而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取向,体现政党性质,决定政党的社会基础。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理论创造,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和活力,形成了重视和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的强大政治优势,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发展源泉。革命战争中,人民群众奋力支前,积极参军参战,“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碗米粮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动员和领导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性问题,创造性地践行和实现了人民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有机统一,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特别在极不寻常的2020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韧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为世界性减贫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我们党在迎难而上的英勇壮举中,在豪情万丈的砥砺前行中,步步足音,回响的都是“人民”二字,诠释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彰显着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规划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历史雄辩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的力量就是党的力量,党的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开辟光明未来,创造新的时代辉煌。
自我革命 是立党兴党强党之力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可怕的周期率,一种使人堕落、使物变质、使时间逆转的无形支配力。1945年7月4日,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谈话,成为党史国史上著名的“延安窑洞对话”。不忘初心,方能打破“历史周期率”!“历史周期率”与“延安窑洞对话”民主政治的硕果,凝聚着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政治信念,熔铸了人民民主的政治伦理,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居安思危的历史自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和自觉的使命担当。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我们党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为初心注入时代内涵、提供丰富养分,确保初心永不褪色、坚如磐石。翻开党史画卷,从革命时期的延安整风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告诫全党要始终做到“两个务必”,再到党的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始终满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以自我革命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治理谜题。广大党员的初心在一次次集中教育中得到锤炼,在一次次回望历史中得到激励,在一次次“赶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中国共产党优秀应考力的密码,就在于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牵引党的自我革命,在人民的考试和历史的考验中,涤荡痼疾、扫除积弊,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坚决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确保党始终拥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找到了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构建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纵观世界政党发展史,没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那样,善于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纠错和修复机能。
星移斗转,人间沧桑。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延安窑洞对话”言犹在耳、振聋发聩;西柏坡“两个务必”的告诫如大吕黄钟,余音不绝。“载舟覆舟”的千古警思,“共产党会不会重蹈前人覆辙”的考问,留给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诸多的思考和警示:面临“四种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严峻性,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即将走过一个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阔步走在民族复兴的大路上,必将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完成历史与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传承优良作风,开创千秋伟业。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的根本秘诀,源头活水。
(作者系宁夏军区原政治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