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3日,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次子毛岸青,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1937年初,岸青和哥哥岸英在党组织的秘密安排下到达苏联。在苏联,从十年制学校毕业后,毛岸青考取了东方大学深造。而岸英于1946年1月先期回国,把弟弟岸青的生活学习情况带给了父亲。
毛泽东抱病到机场迎接大儿子的归来。看见阔别19年的儿子岸英,又得知岸青的消息,毛泽东病除大半,当即挥毫舞墨,给远在异国的岸青写了一封家书——
岸青,我的亲爱的儿:
岸英回国,收到你的信,知道你的情形,很是欢喜。看见你哥哥,好像看见你一样。希望你在那里继续学习,将来学成回国,好为人民服务。你妹妹(李讷)问候你,她现在五岁半。她的剪纸,寄你两张。
祝你进步,愉快,成长!
毛泽东
一九四六年一月七日
在这封信中,毛泽东知道他的复杂的婚姻和情感,将必然给子女造成家庭生活上的矛盾。但作为父亲,他衷心希望孩子们能够和睦相处,携手同心,相亲相爱。而且岸英和岸青在苏联就已经认识了贺子珍和妹妹娇娇,他们的相处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才相互走进对方的心灵的。所以毛泽东在这里特别对还没有回国的岸青提到他们的小妹妹李讷,希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气氛。毛泽东尊重儿子们的情感,在信中极少提到江青,即使提到也只是说我和江青都好之类,极为简单,他不勉强孩子们去接受这位继母。可见毛泽东在处理家庭和子女问题的细腻和柔情。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青在中宣部从事翻译工作,事业上一帆风顺,但在爱情问题上,却一直不很如意。很长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女朋友。毛泽东听说后,就认真地找岸青谈了一次心,对儿子说:你谈恋爱找对象,就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嘛!你就说你是中宣部的翻译,不是很好嘛。我劝你找一个工人或农民出身的人,这对你可能还有些帮助,你要求条件高了,人家的能力强,看不起你,那就不好了。整天不愉快生闷气,那还有什么意思呀。”
那时候,机关每逢周末、节假日都兴搞舞会,每次在舞会上,毛岸青翩翩的舞姿总让他成为中心人物。但是就是这极为平常的娱乐活动,发生在毛泽东的儿子身上,再加上岸青是一个单身汉,闲言碎语就多了起来,传到江青的耳朵里。于是,江青就借机生事,开始找毛岸青的碴儿。她怒气冲冲地用电话把毛岸青从中宣部叫回来,把这些事情含沙射影地数落了一遍,然后不容岸青解释就大骂起来。
尽管毛泽东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江青,但这对岸青的打击太大了。父亲忙,没有时间和他谈心,最知心最爱他的哥哥岸英又牺牲在战场上,再加上自己的爱情好像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他的心没有听众,他的苦没有人能够体会。就在这个时候,继母江青的辱骂就好像—个导火索,岸青的精神世界崩溃了。本来神经就不能受刺激的他一下子又病倒了,住进了北京医院,而且病情十分严重。最后.毛泽东接受换环境的建议,把毛岸青送到苏联治疗。这是1951年的事情。
后来,毛岸青回国转往大连继续疗养,经过疗养,毛岸青的病情大为好转。1957年夏,毛泽东去大连,见岸青的病情大有好转,很是兴奋。他和儿子亲切轻松地谈了很长时间,岸青也得到极大安慰,也就是在这次谈话中,毛岸青告诉父亲自己想找个女朋友,并说大连医院里有一个女护士对他不错,但他拿不定主意。毛泽东没有表态,只是轻轻地“嗯”了一声。后来,毛泽东请警卫处的徐永福去医院看望毛岸青,顺便对那个女护士的情况进行了解,认为不合适。于是,毛泽东又找岸青谈心。劝慰他说:“这个姑娘别谈了,另找个合适的吧。”
此后,毛岸青的病情又出现了波动。毛泽东对儿子更加牵挂,尤其是毛岸青的终身大事更令他操心。他经常去信问候,鼓励岸青一定要安心,不要急躁。有一次,毛泽东试探着问儿子:“你嫂子的妹妹怎么样?”
毛泽东这一问,正合儿子的心思。其实,毛岸青对少华心仪已久。因为一直在外地养病,他从来没敢向心爱的姑娘表达自己心中的爱情,只是在哥哥岸英面前说过类似的话:“如果我找对象,就找嫂嫂的妹妹少华。”
这次父亲主动提出了这个想法,毛岸青好像感到自己心中埋藏很久的一个秘密终于见到了阳光,心中暖洋洋的。从此以后,毛岸青就主动给在北京读书的邵华(即少华)写信,交流思想,探讨人生;邵华也不停地给岸青回信,沟通情感,共叙友谊。两颗火热的心跳到了一起。慢慢地,岸青的病情也大有好转,并主动提出要离开疗养院。
1960年,毛泽东得知岸青身体好转,而且和邵华交上朋友后,就托大儿媳刘思路和妹妹邵华一起前往大连看望岸青,并托带上一封长信——
岸青我儿:
前复一封信,谅收到了。甚念。听说你的病体好了很多,极为高兴。仍要听大夫同志和帮助你的其他同志们的意见,好生静养,以求痊愈。千万不要性急。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少华来看你,她们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好好接待她们。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有信,交思齐、少华带回。以后时时如此,不要别人转。此外娇娇也可以转。对于帮助你的大连市委同志、医疗组织各位同志们,一定要表示谢意,他们对你是很关怀的,很尽力的。此信给他们看一看,我向他们表示衷诚的谢意。
祝愉快!
父亲
毛泽东给岸青写这封信的时候,岸青已经37岁了。毛泽东自己也已经是67岁了。这封信,毛泽东是托刘思齐和邵华亲自捎给岸青的。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毛岸青和邵华同年在大连结婚。
至此,毛泽东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摘自2007年4月10日《现代家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