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川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刘国营
第一部分 塞上星火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革命出现新的高潮。南方,北伐战争兴起;北方,冯玉祥采纳了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人李大钊的建议:国民军联军出宁夏、援西安、取潼关、而后会中原,制定了“固甘、援陕、联晋、图豫”八字方针,于1926年11月28日,率国民军联军总部抵达宁夏府城(今银川)。中共北方区先后委派200余名共产党员到该部,开展革命工作并担任要职。中共宁夏特别支部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
1. 五原誓师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冯玉祥在苏联顾问团和共产党人刘伯坚、邓小平等帮助下,于9月17日在五原(今内蒙古五原县)誓师,宣布将部队改编为国民军联军,从北方协助北伐,冯玉祥出任总司令。随后,冯玉祥率部经宁夏入甘、陕,与北伐军会师于中原。
2. 中共宁夏特别支部
1926年9月,为尽快建立宁夏地方党组织,发展本地革命力量,应驻宁夏国民军联军党组织的要求,将一批途经宁夏赴兰州学习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留在宁夏工作。这些留下来的中共党员与驻宁国民军联军宣传队及《中山日报》社的共产党员马云堃、贾一中等人,在宁夏府城共同成立了宁夏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宁夏特别支部。李临铭任书记,马云堃负责常务工作,贾一中负责青年团工作。为了便于公开活动,同时成立了国民党宁夏县党部,李临铭兼任常务主任。办公地址设在今银川鼓楼。
中共宁夏特别支部成立后,在国民军联军总政治部中上级中共领导人的领导下,同国民军联军宣传队紧密配合,做了大量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提高了群众的觉悟,使宁夏府城一度出现了革命的高潮。
(1)军政机关、学校、团体普遍建立列宁室、中山俱乐部,悬挂马恩列和孙中山像、教唱国歌、陈列进步期刊和书籍供群众阅读、组织学生上街贴标语演话剧。(2)利用节假日、纪念日或重大事件,组织群众集会游行,激励群众的反帝爱国热情。1927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举行盛大的群众游行活动,中共党员伏龙在玉皇阁发表演讲。5月30日,举行五卅国耻纪念日两周年集会,中共党员萧明等人自编自演话剧《顾正红》。(3)组织成立了工会、农会、学生会、商会等团体,开展革命活动。
第二部分 百折不挠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党的活动转入地下。1929年1月1日,宁夏省正式成立,银川为省政府所在地。1930年8月,中共北方局派共产党员杜润滋等人来宁开辟工作,恢复党的组织。之后,党在银川相继建立几个支部,恢复并发展革命力量,出版进步刊物,组织宁中学潮,策动小南门兵变,开展武装斗争。虽然处境艰难,屡遭挫折,但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
1. 宁中学潮
1930年初,中共党员杜润滋、邬逸民、刘梅村、马汉文和赵子元等人在宁夏中学以任教为掩护进行党的秘密工作。同年9月,因学生与校方矛盾激化,引起学潮。杜润滋和民主人士杜立亭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罢课,上街游行、贴标语、讲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后,在师生的不屈斗争下,省政府出面调解,释放被捕学生,任命杜立亭为宁中校长,宁中学潮告一段落。这场斗争使一批进步学生成长起来,成为党的骨干分子。
2.小南门兵变
1930年冬,杜润滋等人被当局以共产党嫌疑逮捕入狱。次年4月,中共北方特委派张德生再次来银川,与在狱中的杜润滋及尚在宁夏的刘梅村等人联系,传达关于开展武装暴动的指示。杜润滋指示梁大均、李天才等人利用甘肃省主席马鸿宾在兰州被冯玉祥部扣押,宁夏防备空虚之际,迅速组织暴动。但因消息泄露,只好仓促行动。由于各方面力量没能取得有效配合,兵变失败。
3. 张德生等人所建宁夏特别支部
1932年4月,杜润滋出狱后,张德生、梁干丞、刘梅村等7人在银川建立宁夏特别支部,张德生任书记,受陕北特委领导。特支成立后,何高民被发展为中共党员。同年冬,梁干丞在报纸上发表描写苏区群众生活的内容的文章——《紫姑》,遭当局逮捕。不久,刘梅村、何高民因环境所迫,离开宁夏。次年春天,张德生、梁干丞又相继调往兰州,参加甘宁青特委领导工作,特支解散。
4. 甘宁青特委领导下的宁夏工作
随着党的力量的发展,1932年12月,在兰州正式成立中共甘宁青特区委员会,统一领导三省工作。吴鸿宾为特委书记、孙作宾任特委军委书记、马豫章任组织部长、李慕愚任宣传部长、邬逸民和常黎夫先后任秘书长。1933年,由于几次甘肃兵暴失败,特委成员有所变动,梁干丞任特委军委书记,后又转任特委书记,张德生任宣传部长。特委的主要任务是在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兵运工作。当时在宁夏分别建立了军队支部和学校支部,学校支部由张德生、梁干丞、刘梅村、何高民等7人组成。
5. 宁夏旅平同学会
1930年前后,一批宁夏籍青年学生先后前往北平求学,并组织成立了宁夏旅平同学会。其宗旨是:联络同学,增进感情,反对宁夏的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推动宁夏的社会进步。主要负责人有:袁金章、雷启霖、高尚信等。旅平同学会是一个进步学生组织,先后创办《宁夏曙光》、《银光》刊物,宣传进步思想,揭露宁夏社会弊端,在宁夏教育界颇有影响。
6. 北方局领导下的宁夏特别支部
1934年,中共绥远特委所属临河县委派共产党员赵子明到宁夏开展工作。发展雷鼎三(铸九)、尹有年为中共党员。同年,中共顺直省委派原临河县委书记王森及李清华、李德铭、张春生等人来宁夏开展党的工作。1935年春,在银川建立中共宁夏特别支部,王森任书记,赵子明任组织委员,雷鼎三任宣传委员,李德铭任委员,李清华为秘书,支部办公地点在银川城内西府井(今银川新华西街展览馆路北)。特支建立后,以农运和兵运工作为重点开展工作。正当特支活动深入发展时,马鸿逵当局逮捕了李清华、赵子明、雷鼎三等人,特支活动被迫终止。
第三部分 救亡图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加强宁夏工作,中共中央派宁夏籍共产党员张子华到银川做马鸿逵的工作,并建立了以袁金章、雷启霖等进步民主人士组成的抗日统战小组。1937年10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李仰南、杨一木为书记的中共宁夏工作委员会,建立党的地下组织,发展党员,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量。1939年底,新任工委书记崔景岳到宁夏开展工作,但是,在国民党强力推行的反共政策下,一大批党员和进步人士被捕入狱。1941年4月,共产党员崔景岳、孟长有、马文良惨遭杀害。宁夏工委虽然遭受重创,但是中共党组织依然派共产党员到宁夏继续开展工作。
1. 中共宁夏工委的建立
1937年10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共绥蒙工委和宁夏工委,开辟绥远伊克昭盟地区和宁夏国统区的工作,先后抽调中央党校民族班班主任李仰南、党支部书记何广宽和学员薛天敏,中央少数民族委员会副书记杨一木以及在定边工作的苏文等,组成中共宁夏工作委员会,李仰南为工委负责人。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党的地下组织,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量,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逼马鸿逵抗日,为日寇侵占宁夏后进行游击战争做准备。
2. 实验小学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12月,宁夏省城实验小学教导主任侯亦人(杨文海)、教师薛蒿山(薛云亭)等组织以“爱护中华,赶走强盗”为宗旨的“西北少年战地服务团”。中共宁夏工委获悉后积极鼓动“少战团”组织者力争开展合法活动。经侯亦人、涂春林等多方奔走争取,“少战团”得到马鸿逵当局的认可,于次年1月改名为“宁夏少年战地服务团”,参加的学生达200余人,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成为当时宁夏宣传抗日活动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1938年12月,随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反共高潮的到来,宁夏省政府主席马鸿逵也加紧了对宁夏抗日进步力量的迫害,开始大肆搜捕共产党员。为保存力量,中共宁夏工委决定将大部分党员撤回边区。杨文海、薛云亭等10多名共产党员先后离开宁夏去边区,“少战团”停止活动。
3. 宁夏中学党支部
1938年春,中共宁夏工委派共产党员薛云亭、孙芳山到宁中任教。当时的宁夏中学学生总数只有140人,学生虽然不多,但师生思想活跃。薛云亭、孙芳山在校内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以组织读书会、歌咏队、话剧团、介绍进步书籍并发展学生党员等形式激发师生抗日热情,扩大社会影响。同年秋,成立宁夏中学党支部,薛云亭任书记。
1938年底,国民党反共高潮加剧,一些中共党员身份暴露,薛云亭面临危险,离开宁夏省城去延安。此后,宁夏中学党支部由中共宁夏工委书记李仰南直接领导。
4. 崔景岳接任宁夏工委书记
宁夏抗日活动轰轰烈烈开展,引起敌特机关的怀疑。1938年底,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高潮,李仰南、杨一木等大部分中共地下党员身份暴露,部分党员离开宁夏。1939年11月,中央西北局决定派崔景岳接任宁夏工委书记。1940年3月,正式成立新的中共宁夏工委,崔景岳任书记,白玉光任组织部长,王博任宣传部长。同时研究决定,把公开的抗日宣传同秘密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党员,壮大组织力量。新成立的宁夏工委共有6个支部,26名党员。
5. 宁夏工委遭敌破坏及狱中斗争
正当宁夏工委开展各项工作时,马鸿逵特务机关对中共来宁地下党员采取行动,先后有30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捕,其中有16名中共党员,中共宁夏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在狱中,崔景岳组织成立狱中支部,他们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了艰苦斗争,先后挫败了敌人的诱骗自首、写悔过书、声明反共等种种计谋。1941年4月17日,崔景岳、马文良、孟长有被活埋。
第四部分 曙光在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但是,国民党政府却坚持独裁方针,把中国重新推入内战的深渊。马鸿逵追随蒋介石参加内战,进一步加强对宁夏的反动统治,残酷镇压和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共三边地委、宁夏工委发动群众开展与马鸿逵黑暗统治的斗争,派地下党员来银川开展工作,争取一切力量,为解放宁夏作准备。1949年9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代表杨得志、李志民与国民党宁夏军政界代表卢忠良、马光天、马廷秀在中宁签署《和平解放宁夏问题之协议》,当晚,十九兵团一九一师受命开进银川,银川和平解放。
宁夏工委对银川地区工作的领导
1946年5月,中共西北局决定在三边成立宁夏工作委员会,归三边地委领导。工委书记由高峰兼任,副书记孙殿才。1947年1月,中央西北局又决定将宁夏工委与伊克昭盟工委合并,成立宁绥工委,朱敏为书记,孙殿才为副书记,日常工作仍与三边地委在一起。1948年8月,为了做好解放宁夏的准备工作,中央西北局决定再次成立宁夏工委。孙殿才、孙璞、梁大钧、何广宽、赵健、张广珍、薛池云、王志强等八同志为宁夏工委委员,孙殿才为书记,孙璞为第一副书记,梁大钧为第二副书记。从1946年到1949年银川解放,上述三个工委先后为解放宁夏做了大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