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市委党史研究室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红军西征宁夏13战--红军西征期间在宁夏的战役战斗综述

2014-08-05 17:29

◆ 邵予奋 

一、红军西征概况 

19365月,红一方面军东征胜利回师陕北后,为了继续贯彻“以发展求巩固”的方针,中共中央决定以红一方面军主力组建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红二十八军、红八十一师及骑兵团共1·7万余人,分左、中、右三路向陕甘宁三省边界进军,进行西征战役。这次战役的主要任务是:打击坚持反共的马鸿逵、马鸿宾势力,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攻,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实现三大主力会师;并争取东北军、西北军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西征战役历时两个月。5月下旬,各路红军从陕西延长、延川一带出发,挺进陇东,攻占三边,驰骋宁夏,进行重大战斗11次,除大量杀伤敌军外,俘获敌旅长以下2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2000余支(挺)、战马500余匹,解放城镇10余座,开辟了纵横约200公里的新根据地,将陕甘苏区扩充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7月底,西征战役胜利结束,西方野战军主力集中在宁夏豫旺地区集结休整,准备南下迎接二、四方面军,并大力做好新解放区的民族统战、建党建政、组建革命武装以及争取、团结东北军和一切抗日武装的工作。109日和22日,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结束了伟大的长征。此后,根据敌情变化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击破南敌(胡宗南部)的战略部署,在前敌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下,逐次东移,诱敌东进,寻机歼敌。1117日至21日,三大主力并肩作战,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伟大胜利。红军西征对促进“西安事变”的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宁夏是红军西征的主要战场,西方野战军总部曾设在今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的预旺镇(时名豫旺堡)和羊路乡吊堡子;西方野战军各部队在今宁夏南部山区征战、休整达半年之久;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之四军、三十一军也曾转战宁夏和在宁夏休整待机。西征红军在宁期间,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认真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做好民族宗教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并帮助当地回汉族人民建党建政,组织革命武装,先后帮助建立了盐池、豫旺、豫海、静宁、固北、固原6个中共县委和盐池、豫旺、静宁、固北4个县苏维埃政权以及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拓了宁夏革命局面,在中共宁夏党史和宁夏人民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二、红军西征期间战役、战斗梗概 

据《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记载,红军西征期间,共进行了两次大的战役(即西征战役、山城堡战役)和22次重要战斗(其中西征战役11次;策应、会合二、四方面军战斗5次;山城堡战役3次;独立战斗3次)。 

在载入红一方面军史的22次重要战斗中,在今宁夏境内进行或包括今宁夏所属地区在内的就有11次(其中西征战役5次,即盐池进攻战斗、王家团庄进攻战斗、下马关进攻战斗、红城水阻击战斗、七营阻击战斗;策应、会合二、四方面军战斗3次,即同心城、七营地区进攻战斗,挺进西南公路战斗,韩府湾反击战斗;山城堡战役2次,即萌城阻击战斗,盐池、定边地区防御战斗;红一方面军向东转移的独立战斗1次,即海原地区遭遇战斗。 

另据红二方面军战史和相关资料记载,在将台堡会师前后,红二方面军在今宁夏地区也曾进行过2次较大的战斗,即六盘山地区遭遇战斗、脱烈堡和上下龙池湾突围战斗。 

以上两项合计,红军西征期间在宁夏的重要战斗共为13次(红四方面军战史中记载的西征期间在宁夏地区的一次重大战斗——萌城战斗,已载入红一方面军史,内容相同)。 

另外,西征期间,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还曾制定过宁夏战役、静会战役、海打战役3个战役计划。这些战役计划都是以宁夏地区为主战场或是与今宁夏所属地域紧密相关的。但均因战场局势变化,以及红军内部个别领导人从中干扰、贻误战机而未能付诸实现。 

三、红军西征期间在宁夏的13次重要战斗回眸(以作战时间先后为序) 

1. 盐池进攻战斗。这是右路军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于1936617日解放定边后进入宁夏的第一次重大战斗。盐池城又名花马池,是国民党盐池县政府所在地。县城虽不算大,但城堡坚固,易守难攻。当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攻打定边时,盐池县长屈伸(外号屈胡子)吓得魂飞胆丧,急忙向宁夏省主席马鸿逵求援。马为了加强盐池城防,确保银川老巢的安全,急派所部新七师骑兵第一旅第二团第一营(黑马营)驰援盐池,加上民团,守军共千余人。 

红七十八师在师长韩先楚、政委崔田民指挥下,于619日夜发起攻城战斗,经两小时激战未能攻克。20日白天,红军围而不攻,指战员抓紧时间休整,一面做群众工作,一面了解敌情,观察地形,研究攻城方案。20日夜,该师3个团分别从北、东、南三面发起猛攻。红军战士勇猛顽强,架起云梯,争先登城。守城敌人不甘灭亡,疯狂反扑,几次将登城红军压下城去。二三二团的勇士们冒着纷飞的弹雨,前赴后继,从北城墙登上城头,同敌人展开肉搏战,打开了突破口。接着,后续部队迅速涌上城头,扩大战果。至21日凌晨3时攻克了县城。此战歼灭守敌2个连及民团200余人,击毙敌营长孙兆祥,还抓住了逃来的定边县县长(盐池县县长逃脱),缴获枪200余支、战马200余匹、电台1部。 

2. 王家团庄进攻战斗。王家团庄是同心城东南最大的一个村庄,分南北两个堡子,对称坐落,围墙又高又厚。全村有2000多人,是回民聚居区。红十五军团首长决定,在包围豫旺县城下马关的同时,派红七十三师(师长张绍东、政委陈漫远)一部和回民独立师攻占这一村庄。621日,部队进抵王家团庄附近,即与以土匪头子马绍武为首的民团相遇,双方立即开火,民团招架不住,被红军击溃。 

部队进村后,通过开展群众工作,了解到该庄恶霸王彦秀,在红军到来之前,把庄上有存粮的群众和商贩数百人关在北堡子里,企图用断粮之计把红军逼走。红军决定“先礼后兵”。回民独立师师长马青年几次派人去找王彦秀谈判,但王非常顽固,紧闭大门不露面,只派人在墙头上答话应付。红军请示军团首长,决定以回民独立师和七十三师之二五0团三营包围北堡子。王彦秀派其弟王彦海在墙头上叫喊:“你们有枪没有子弹,别吓唬人了!早点收兵吧!”边说边举枪向红军射击。还没等他扣动扳机,只听“叭”的一声,王彦海应声倒了下去。原来是墙下红军抢先开火,将其击毙。接着,红军一面在堡墙下挖洞,一面组织强攻,顿时枪声大作,喊声震天。堡子内敌队伍乱了阵脚,打着白旗高喊投降,并打开了堡子大门。红军指战员蜂拥而入,活捉了王彦秀和民团团总王学成、恶霸王学富以及税务局长等数十人,缴获枪械数十支、战马100余匹。并将被关押的回民群众释放。 

北堡子打下后,马青年亲自带了5名战士到南堡子,通过谈判,寨主王彦请表示欢迎红军到来,并打开寨门,交出了枪支。 

3. 下马关进攻战斗(亦称豫旺城进攻战斗)。下马关是国民党豫旺县政府所在地,是一座比较古老的城池,城墙高3丈多、宽1丈余,均由古青砖砌成,城墙上是一排排雉堞。守城敌军是马鸿逵部新编第七师骑兵第二团第一营(营长孔庆福)的两个连及豫旺县民团近千人。 

611日,红十五军团直属队和七十五师(师长陈锦绣、政委赵凌波)包围了下马关城。敌人在城外民房内稍作抵抗就缩进城里,据险顽抗。红七十五师部队多次发动进攻未能奏效。后来决定派小部队日夜轮番发起小型攻击,骚扰疲惫敌人,同时派宣传队向城内敌人喊话、投传单,发动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军。十多天后,敌人日益疲惫,加之弹药不足,粮食和用水发生恐慌,军心涣散,想逃者多,想守者少;敌骑兵想逃,民团想守,互相发生矛盾。围城16天后,红七十五师首长认为攻城时机成熟,向各团下达了战斗任务。627日晨发起进攻战斗,11时,红三团、红四团相继攻进城堡,后续部队迅速跟进,扩大战果,打掉了敌指挥所。敌人见大势已去,纷纷缴械投降。敌营长慌乱中跳城,将腿跌坏,侥幸逃走;敌县长董天祥不知下落。此战共俘敌280余人,缴获枪械180余支(挺)、战马150余匹。红军伤亡不到20人。 

4. 红城水阻击战斗。红七十五师攻克下马关后的第二天,即628日,就与红七十三师合兵包围了下马关以北40里的韦州城。 

韦州城是宁夏河东地区的战略要地,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银川;盐池、豫旺两县失守后,宁夏东南部也只有韦州是阻止红军前进的一个重要据点。因此,马鸿逵对韦州的防务非常重视。守军有马鸿逵骑兵第一团第三营(红马营),还有一个保安团100多人、壮丁队约300人。红军未到之前,敌已先行拆除了城外的民房,撤回城内固守。73日,红军乘夜色发起进攻,并一度架起云梯登上北城楼,打死壮丁队队长苏瑞林,战斗非常激烈。后因敌人火力过猛,为减少伤亡,红军便退回城下。 

马鸿逵得知韦州被困,恐该地有失,危及金积、灵武和银川,派3个骑兵团前去增援。5日,马鸿逵新编第七师骑兵主力由韦州向南进犯,企图夺回豫旺县城。当敌军进至红城水一带时,预伏在该地区的红七十五师奋力抗击,将敌击溃,毙伤敌人300余名。 

5. 七营阻击战斗。左路军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第二师(师长杨得志、政委肖华)于620日攻占固原县七营镇。七营镇位于清水河东岸,与黑城、三营同在一条线上,属南北通道上的一个要点。红军占据该镇后,马鸿宾忧心忡忡,决心搬掉搁在心里的这块大石头。7月初,马鸿宾为打开固原至中宁、银川的通道,联合东北军骑兵军一部进攻红军。其部署是:由其三十五师主力实施正面攻击;东北军骑兵第十师攻击红军左翼;东北军骑兵第六师攻击红军右翼。 

717日拂晓,马鸿宾部与东北军同时向红军发起进攻,遭到红军主力猛烈反击。七营附近有一条大沟,叫阎家沟,沟深坡陡,地形复杂,是从右侧进入七营的必经之路。红二师在沟内预先设伏,当骑兵第六师先头团钻进沟底后,红军猛烈开火,群敌突遭打击,立刻乱了营。经过一小时激战,敌先头团死伤300多人,其余大部被俘,红军缴获大批枪械、骡马。 

战后,红一军团主动退出七营,进入清水河东岸。为了争取东北军抗日,红军将俘获人员、马匹、枪支全部送还骑兵第六师。 

6. 同心城、七营地区进攻战斗。8月下旬,蒋介石在“两广事变”解决后,调其嫡系胡宗南部第一军进驻甘肃,企图阻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和监视、分割东北军。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心阻止胡部入甘,以便紧密联合东北军保障夺取宁夏战役计划顺利实行,遂于830日调整了红军3个方面军的部署。 

遵照“红一方面军主力进至海原、靖远、固原及其以南地区”的部署,西方野战军主力于831日从豫旺堡南北地区向西出动,红一军团攻占七营,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三师、七十五师攻占王家团庄、高崖子。至97日,主力迅速南下,击溃马鸿宾部第三十五师,并将其二O五团另一个营包围于李旺堡地区,迫退东北军骑兵第六师。 

7. 挺进西兰公路战斗。9月初,胡宗南部兼程北返,抢占西兰公路的静(宁)会(宁)定(西)段,企图截断东北军主力同其驻兰州部队的联络,控制东北军,并割断红军三个方面军会合的道路。为抢敌先机,策应二、四方面军北上,迅速实现三个方面军的会合,红一军团遵照中央军委和西方野战军首长指示,以第一师(师长陈赓、政委杨勇)主力加强骑兵第二团一部组成特别支队,在军团政委聂荣臻率领下,于99日从海原、郑旗堡之间南下,14日占领将台堡,继而进至单家集一线,主力集中在兴隆镇,向海原以南、固原以西地区开展群众工作,并派出一部插入静宁、会宁之间的界石铺游击侦察;第二师于12日攻占郑旗堡,击溃敌马鸿宾部三十五师3个骑兵营;军团主力即集结于七营东西山地相机击敌。 

8. 韩府湾反击战斗。同心城、七营地区进攻战斗结束后,由红八十一师(师长文年生、政委李宗贵)继续包围、监视李旺堡地区被围之马鸿宾部第二0五团另一个营。是时,马部三十五师沿三营镇、黑城镇、海原县一线设防,李旺堡突出前伸,形成孤军。红军包围李旺堡,极大地牵制了整个三十五师的行动;被困敌军给养补充困难,士气低落,马鸿宾忧心如焚,急忙向南京政府求援。蒋介石再三电促东北军解救李旺堡被困之马鸿宾部。 

915日至16日,东北军骑兵第六师企图解救被围之敌,红一军团在七营以北的韩府湾地区进行反击,将该师两个团大部歼灭,并击溃两个营,俘敌100余人,缴枪120余支(挺)、战马100余匹、子弹约3万发。 

9. 六盘山地区遭遇战斗。1020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率红二军团到达六盘山南山脚下,遇敌马鸿宾部第三十五师骑兵部队和东北军骑兵第六师一个骑兵团。敌先后从东北、东南两个方向向前卫红四师发起进攻,敌机也飞临上空,进行扫射、轰炸。四师指战员在师长芦冬生、政委李井泉指挥下,经数次激战,击溃了敌人,掩护主力部队顺利通过六盘山,于22日到达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10. 脱烈堡和上下龙池湾突围战斗。将台堡会师后,蒋介石乘红军从会宁及其东北地区北移之机,调集十几个师的兵力,分四路由南向北大举进犯,妄图将红军消灭于黄河以东的甘、宁边境地区。为粉碎敌人的上述阴谋,中央军委作出了“击破南敌”的战略决策,对部队行动进行了具体部署。 

红二方面军担负防御掩护任务,于1024日至30日,先后于海原的硝河城、马营、关桥堡和何家堡等地与敌接触。战斗中,红二军团第四师十团参谋长带领的一个连和红三十二军第九十六师团长刘子昆带领的两个连,在海原以南的脱烈堡和海原以北的上下龙池湾遭强敌包围,突围作战中受到很大损失。 

11. 海原地区遭遇战斗(又称何家堡反击战斗)。1031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下达的海打战役部署,由于红军总部令红四、红三十一军撤离前总指定位置,致使红军主力右翼暴露,海打战役计划未能实现。当日,敌关鳞征第二十五师进抵靖远,毛炳文第三十七军和王均第三军正向打拉池方向进攻,胡宗南第一军进至古西安州以南之张家塘地区,严重威胁着红军右翼的安全。在此情况下,红一方面军奉命由古西安州地区向豫旺、同心城转移。敌马鸿宾第三十五师主力及东北军骑六师为配合胡宗南部的进攻,于31日傍晚由海原地区向古西安州方向截击红军。红一军团一师和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并肩作战,向敌反击,于海原以北之何家堡地区消灭敌两个团,俘敌1000余人,缴获马匹、枪支各1000余,残敌逃回海原。 

为了争取东北军,红军对所俘骑兵第六师的官兵以理相待,经宣传教育后,全部予以释放,并归还缴获该师的马匹、武器。 

12. 萌城阻击战斗。1112日,红军各部队由同心城、王家团庄、李旺堡之线东移,诱敌深入,寻机歼敌。国民党军误以为红军败退。除以第三十七军回头西渡黄河,准备进攻西路军外,令第一、三军向东猛追。14日,中央军委决定消灭第一军一部,以制止敌之追击。 

为了迟滞敌人前进,掩护主力转移,红军第四军(军长陈再道、政委王宏坤)、第三十一军(军长肖克、政委周纯全)于16日在盐池县萌城及甜水堡以西设伏。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柴鸿儒、政委叶成焕)一部布于石梁山,担任正面阻击;第九十一师(师长徐深吉、政委桂干生)和九十三师另一部,布于左侧的魏家山;红四军4个团布于右侧的羊福山。1711时,胡宗南第一军第一师冒进深入,自豫旺堡向萌城、甜水堡前进。当敌先头部队第二旅一个团进至石梁山下,红九十三师阻击部队即发起反击,预伏于魏家山的红三十一军主力亦向敌左右侧包抄。敌慌忙抢占其左侧要地羊福山;刚刚接近山顶,又遭红四军部队的猛烈反击。在红军三面打击下,敌死伤累累,狼狈向草坪山溃逃。红军乘胜追击10余里,因敌后续部队赶到,结合溃敌据守草坪山顽抗,战斗遂成对峙。当夜红军撤出战斗。此战共毙伤敌团长以下600余人,缴获步枪百余支及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并击落敌机一架。 

在这次战斗中,红九十三师师长柴鸿儒、十师政治部主任彭瑞珍等壮烈牺牲。 

13. 盐池、定边地区防御战斗。1115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按照中央军委“应即在豫旺县以东,向山城堡靠近,集结全力,准备打一仗,消灭敌之北路纵队”的指示,对各兵团集中地区和任务作了具体部署。16日,红军各部队开始向山城堡南北地区集中。17日,胡宗南部第一军分三路向定边、盐池进攻。为配合红军主力抗击来犯之敌,打好山城堡战役,保卫盐池、定边县城,红二十八军、二十九军、骑兵第一团和蒙古游击队于1116日至22日,参加了盐池、定边地区防御战斗,迟滞、牵制了敌第一军左路进攻,保卫了定边、盐池城。 

21日至22日,在红军主力取得山城堡大捷的同时,红二十八军(军长宋时轮、政委宋任穷)在盐池红井子击溃由红城水经惠安堡东进的胡部第一军左路第一师第一旅。战后,胡部第一军全线后撤,停止追击。 

                                        (作者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原巡视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