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教学课上, 我走过了当年红军走过的挑粮小道, 感受井冈山对敌斗争中红军无粮断炊缺医少药物质极端匮乏给养跟不上的艰苦生活。 教学活动那日天空飘着小雨,清晨, 同学们身着红军服个个精神抖擞整装待发, 为防意外, 学院还配备了医生随队为伤病学员提供服务, 周密的安排让我们感到很贴心。 挑粮小道是一条蜿蜒曲折的羊肠小路, 一侧是悬崖峭壁, 另一侧是万丈深渊, 路面崎岖不平长满了苔藓, 石缝里杂草丛生, 稍不留神就可能滑倒。3.7 公里的下坡路只要掌握好重心、控制速度减少冲力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中年人来讲问题不大。 但所有走完这段路的同学都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无一不是汗湿透了衣裳, 为节约体能, 我大口喘着粗气专心走路不再言语。 返程难度更大, 如果在下山时体力耗费过半, 上山就更加辛苦了。 我们肩上虽无粮担, 只管空手走路, 也把近半的同学吓住了, 部分人走到中途便撤回去了, 还有一些压根儿没下山 。我艰难前行, 越往上爬越觉得体力不支, 我身体一向不好, 此前不久还有过胃出血, 按说身体条件根本不允许有如此超强度的运动, 可我已经走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上。 途中有休息的同学, 但是我知道停下来就更没劲了, 必须一鼓作气方能成功。 濛濛细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太阳躲在厚厚的云雾后面不肯露脸, 山上的湿气很重, 虽然已是初冬时节,我身着单衣却丝毫感觉不到寒意, 一心只顾埋头爬山竟忘记肩上背着斗笠可戴上遮雨, 豆粒大的汗珠和着雨水顺着脸颊往下淌, 顿感头晕目眩踉跄难行,极目远望, 山路弯弯哪里看得见头。 上山下山的队伍络绎不绝, 大家着装一致我不确定是否同一班学员, 只知道我们的战友小部分走在前面, 大部分落在我后面。 路边有人在歇脚吃西瓜, 我边走边想: 红军那会儿连水都没得喝, 哪有瓜吃哟! 井冈山斗争时期, 根据地受到国民党军队的残酷镇压和严密封锁,生活极端困苦, 红军指战员常常忍饥挨冻, 后面还时有追兵。 就说眼前我走的这条挑粮小道吧! 当年红军住在山上吃粮得去山下买, 返回路程可是肩挑重担登高爬山的,井冈山雨量充沛, 每逢下雨土路泥泞打滑加倍难行。 如今我走的是建国后政府在原貌基础上经过整修的路, 虽无台阶, 却比原始的不知要好走多少倍, 况且我肚里有食, 身无负重, 连武器弹药也未背, 难道这还上不去吗?再想想刚才下山时在路尽头遇见的首长, 人家年龄比我大, 这会儿早没影了, 一定是已经走完全程回到山顶了。 我惭愧自己缺乏锻炼, 吃不得苦耐不得劳, 没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暗下决心继续前行直至登顶。 回首再往下面望去, 雨住天晴, 云开雾散, 我的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宛若阳光一般灿烂, 精神愉悦......
也许有人会问, 走过挑粮小道不就是吃了点儿苦头么! 有什么了不起? 是的, 这种苦头偶然吃一次两次的确不算什么, 如果经常甚至天天如此那就值得学习, 值得赞扬! 当年在井冈山上, 由于国民党军事上的“会剿”和经济上的封锁, 红军长年累月在十分险恶又极端困苦的恶劣环境中这么生存的。 须知吃苦耐劳是艰苦奋斗精神的一部分也是其具体表现形式, 而艰苦奋斗又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涵, 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是中国革命的传家宝, 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 以往我对井冈山精神理解不到位或者不够准确, 上山后课堂听老师讲, 现场教学看实景, 体验课身体力行, 亲耳聆听先烈的后代讲述他们的至亲感人的真实故事, 使我对井冈山精神在认识上由感性到理性有了质的飞跃, 理解上更进了一步。 由此我也联想到, 让井冈山精神在下一代身上发扬光大是多么重要! 让孩子们了解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为此我们更应大力宣传党的优良传统, 对青少年加强党史教育,让他们在假期里也能走走红军路, 吃些苦受些累, 锻炼体魄锤炼意志, 教他们从小学会感恩, 培养其独立意识, 使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