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市委党史研究室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做好“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的历史传承

2017-01-05 15:56

81年前,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在六盘高峰上抒发革命豪情,展望革命前景,诵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句,并领导红军最终走向长征的胜利之路。81年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在将台堡红军纪念碑献花时提出要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走好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长征路。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将“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确定为宁夏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在新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开创四个宁夏建设新局面。“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是宁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历史的传承中发扬光大,应该成为宁夏以及银川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征程中永恒的精神动力。 

一、“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是长征精神的生动体现。 

1935年9月,中共中央率北上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在这里根据俄界会议决定,将北上红军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27日在榜罗镇开会,决定前往陕北。10月5日进入宁夏西吉县,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当晚宿营单家集。6日因军情紧急于拂晓离开单家集继续前进,当天上午单家集即遭到敌机轰炸。10月7日,红军在张易堡以西阎官大庄击溃敌之追兵之后,经王套、后莲花沟进入六盘山主脉地带。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向东南绕隆德县境,沿小水沟登上六盘山。随后,又发生了青石嘴战斗等多次战斗,到10月9日,红军东出宁夏境,经甘肃环县到达陕北吴起镇。六盘山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毛泽东在六盘山主峰观览六盘山逶迤雄姿,展望革命前景,又联想红军走过的斗争历程,感慨万千,诗兴勃发,抒发革命豪情,吟哦成诵:“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征非好汉!”抒发了毛泽东及其率领的红军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到陕北后,于12月在瓦窑堡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的壮丽词章。1961年9月毛泽东手书《清平乐六盘山》,赠给宁夏人民,体现了对宁夏的关怀和期望。“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得到广泛传诵,成为精神的高标,鼓舞了众多后来人,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不到长城非好汉”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长征中红军指战员的革命必胜的信念、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革命豪情、坚定的革命理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是红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历经千难万险,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地区进行的战略转移。红军长征创造了古今少有的战争奇迹,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彪炳千秋的长征精神。毛泽东同志在登上长征胜利的最后一座高峰,吟啸“不到长城非好汉”,就是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凝练地概括出长征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是长征留给宁夏的红色瑰宝。 

二、“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是走好新长征路的核心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提出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走好新长征路,是基于历史经验的总结给予的现实指导,体现的是党中央对宁夏发展成果的肯定和前进路上的殷殷期盼。自治区党委把“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确立为宁夏精神,体现了对长征精神的悉心继承和对实现跨越发展的不懈追求。继承和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关键在于落实,必须切实地把握“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把这一精神融入到思想里,贯穿到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让精神的力量激发力量,让历史的智慧凝聚智慧,让曾经的革命实践引领新的时代发展。 

落实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要体现在不忘初心,理想不变和信念坚定上。当年,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和中华民族独立这个革命的目标,党领导红军走上艰苦卓绝的长征路,面对敌人的时时处处的围追堵截和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最终能够一往无前、突出重围,走出险境绝路,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靠的就是执着的革命理想和不变的革命信仰。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干事创业的精神支柱。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有勇往直前的动力、不怕牺牲的决心和战无不胜的气概,才能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和不竭智慧。当前,在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长征路上,面对要和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艰巨发展任务,必须牢记为人民谋福祉的宗旨,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情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衷情,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不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 开创美好未来。 

落实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要体现在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和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经历战争之残酷,面临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但是,党的领导和红军将士在战斗实践中探索出路,在夹缝中寻求发展,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经受住了恶劣环境和残酷战斗的考验,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了坦途。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是在敌机的追击轰炸和敌人的围歼之中,是在革命前景相对茫然的情况下,登上了长征中的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吟诵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诗句,充分体现了广阔的胸怀和飞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真打硬拼、攻坚克难和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是长征取得胜利的精神密码。当前,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和实现中国梦的奋斗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发展不足依然是宁夏和银川最大的实情,在爬坡赶超和跨越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基础不够雄厚,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 脱贫攻坚的任务艰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困难还很多。我们只有始终保持革命前辈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革命必胜的态度,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持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劲头,做到在困境中不退缩、在逆境中不屈服,在绝境中不绝望,始终如一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开创发展新局面。 

落实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要体现在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不断实现新超越上。红军长征走过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做的事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长征中,在经历多次失败,付出重大牺牲之后,举行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在长征途中创造性地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全局性问题,也创造性实施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战术,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这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最终取得长征胜利,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今天,我们正走在推进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这同样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历史是向前发展变化的,所以肯定会不断出现新的历史态势,不断涌现新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为我们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历史任务。在新的社会发展态势和经济形势下,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把握顺势出现的机遇与挑战,研究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维, 提升创新创造的本领,把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和顺应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结合起来,构筑强大的发展智慧,不断拓宽我们的发展路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