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市委党史研究室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0 年全国两会召开的三大特殊背景

2020-07-27 06:56

刚刚闭幕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被很多媒体喻为“特别之年”的“非常两会”,那么本次两会的召开有哪些特殊的时代背景呢?

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

改革开放后,两会的召开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阶段。自 1985 年起,每年两会基本都在3 月召开(1997 年全国政协第八届五次会议是在2 月 27 日开幕的)。从 1998 年开始,两会分别于每年的3月3日、5日开幕几乎已经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矩。2019 年 12 月 17 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主席会议建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 2020 年 3 月 3 日召开。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 2020 年 3 月 5 日召开。31日,武汉市卫健委依法发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2020 年 1 月 25 日,正值大年初一,在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合家团聚日子里,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很快,中央及地方各级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中央指导组赶赴湖北,进行实地督战与指导。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上下的齐心努力中,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打响了。2 月 17 日、24 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主席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七次委员长会议分别研究了关于推迟召开全国政协会议、人大会议的有关事宜。党政军民学齐发力,东西南北中一条心。经过数月的努力,中国终于迎来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4 月 29 日,新华社发布权威消息,2020 年的两会将分别于 5 月 21 日、22日召开,这打破持续了22年的传统。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两会变得不同寻常起来。两会的成功召开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阶段性胜利的强烈信号,同时如何补齐短板,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成为本年度两会关注的重要议题。5月24日,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以“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为喻,强调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重要性。面对如何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这个涉及民生、事关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思考与答案。这必将为下一步完善公共卫生领域治理体系提供指导与方向。

二、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关键年召开

2020 年恰逢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与“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注定是要被载入史册的一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一边亲自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一边不忘对脱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到 2020 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为了这个庄严的承诺,3 月 6 日,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在距离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 300天的关键时间点,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最大规模的一次座谈会召开。会议以电视电话形式召开,分会场设置至县,发起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冲锋令。面对全国还有 52 个未摘帽贫困县、2707 个未出列贫困村,以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的现状,5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政协经济界委员时动情地说道:“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决战全面小康增添了许多困难,但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既定任务目标是丝毫都不能放松的。可以说,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之年,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之际,两会彰显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国决心。

三、在全球经济发展陷入低迷、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挑战之际召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 6.8%。4 月 17 日,中央政治局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了两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为了提振经济,两会召开之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赴北京、湖北、浙江、陕西、山西等地考察,了解疫情防控情况,调研脱贫攻坚成果进展,强调有条件地区尽快复工复产。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面对国际社会出现的新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如何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社会经济秩序,成为本次两会关注焦点问题。面对新困难新问题,党中央首先作出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的基本判断,这既是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科学研判,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5月22日,在参加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积极主动作为,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推出一些管用举措,特别是要研究谋划中长期战略任务和战略布局,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这段话中的“管用措施”“中长期战略任务和战略布局”“高效能治理”的提法都指向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如何应对经济领域出现的挑战与风险,党中央开出了“六稳”和“六保”的系统治理方案,这也体现了非常时期的治理底线思维。为确保经济发展能够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设立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既是基于全球经济形势出现不确定状况的务实做法,也有助于将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力聚集在民生上,稳住经济基本盘。只有保住了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基层运转,才能稳住就业、金融、外贸、外资、投资和预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