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市委党史研究室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宁夏军队绥西、绥南抗战概述

2020-10-28 15:35

1928 年,绥远省成立。绥远省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省会为归绥(即今呼和浩特)。根据地理方位,一般将绥远省分为绥中、绥北、绥南与绥西 4 个区域。绥中指归绥以东至察哈尔省的广大地区;绥北指绥远省北部乌兰察布盟一带;绥南一般指黄河以南、陕西省以北地区,主要包括伊克昭盟地区;绥西则指包头以西至宁夏之间的区域。1937年10月,日军攻占归绥,建立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此时只有绥西、绥南部分地区尚未沦陷。其中,绥西关乎西北门户,战略地位尤为重要。宁夏军队为保卫绥西而进行了一系列战役,史称“绥西抗战”。除了在绥西地区坚持抗战外,宁夏军队还开赴绥南,与日伪军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艰苦战斗。

一、绥西、绥南抗战的国内背景

绥远抗战是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军队与日寇在中国北方战场进行的系列战斗,战争的主战场在与宁夏接壤的绥远省绥西地区。这场战争发生在对日作战相持阶段,直接起因与“冬季攻势”有关。

1. 东北沦丧、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保卫西北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仅用了 4 个月时间就侵占了东北三省广大地区,并建立了伪满洲国。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至 1938 年 10 月,日军势力已南下入侵至珠江口,控制了中国东部地区从北到南的广大领域,以及北方从东北到察哈尔省、绥远省中东部广大地区,并在今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建立傀儡政权,即伪蒙疆政府。此时,西北地区不仅是我国与包括苏联在内的国际社会进行物资交流的重要国际通道,也是抵抗日本侵略的大后方,战略地位极端重要。面对日军妄图在西北地区炮制“回回国”的阴谋,守住绥西、守住宁夏,就是守住了西北的咽喉,就是守住了日军西侵的重要屏障,就是守住了中华民族抗战的生命线、补给线和交通线。

2. 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华北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各地人民自发组织的爱国救亡运动空前高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学生运动迫使国民党放弃了不抵抗政策。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为抵抗日军入侵,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等一系列规模宏大的战役。这些战役不但迟滞了日军侵华的步伐,也打破了日本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使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面对敌人的步步入侵及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人民爱国、护国、卫国的民族意识和团结御敌热情被激发。

3. 中国共产党经过长征后到达陕甘宁地区,积极推动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6 年 10 月,三大主力红军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的会师,标志着伟大的长征结束,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由中央苏区转移到陕甘宁地区。中国共产党到达陕甘宁地区后,以民族利益为重,妥善解决了西安事变,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为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侵略者提供了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国内环境。中国共产党到达陕甘宁地区后,不仅积极做国民党东北军和宁夏军队的统战工作,并在广大群众中大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激发广大官兵及群众的爱国热情与抗日决心,对宁夏军队开赴前线参加抗战产生了积极影响。

4. 国民党计划发动“冬季攻势”,需要在绥西战场牵制日伪军的增援

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队在1939 年底至 1940 年初对日本军队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性战役,史称“冬季攻势”。为了这场战役能够顺利进行,国民党将全国分为若干个战区,其中第二、三、五、九战区为主攻区,第一、四、八、十、鲁苏、冀察战区为助攻区。绥远省位于助攻区的第八战区,主要任务是配合第二战区(作战区域主要在山西省)作战任务,牵制归绥附近敌人,使之无暇南下入晋支援。根据冬季攻势的部署,计划由驻扎于绥西地区的傅作义部队主动攻击位于大佘台以北的日军,但傅作义认为大佘台以北日军数量太少,难以达到牵制日军南下增援目的,因此主动提出攻击位于绥西重镇——包头的日军,并获准同意。此为绥西、绥南抗战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艰苦卓绝的抗战经过

1938 年至 1943 年,宁夏军队在绥西、绥南坚持抗战长达五年多时间,经历了大小无数次战斗,牺牲数千人,将日军阻挡在黄河以北地区,守住了宁夏、陕西、山西等省的北大门,为抗战最终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1. 第一阶段:备战与小规模战斗(1938 年 5月至 1939 年 12 月)

1938 年春,第八战区第十七集团军副司令兼第 81 军军长马鸿宾组织 81 军连长、副营长两级干部在永宁县望洪堡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集中训练,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与战略战术培训。此次训练,提振了全体军官抗战必胜信心,并为长期抗战做好了心理准备。5 月,马鸿宾被任命为绥西防守司令,率领 81 军,以及宁夏马鸿逵调拨的骑兵第一、二旅和警备第二旅,在永宁仁存渡口乘船开赴绥西,统一指挥驻在绥西的各派抗日力量。当时绥西地区既有正规军,也有地方武装力量。这些军事力量互不统属、难以指挥,避险求安的军阀习气很重。为了能够调动绥西地区边防力量,马鸿宾率宁夏军队率先垂范,守在日军最易进攻的五原北乌布浪口地区,并在察汗格尔庙、乌拉垴包进行了两场战斗,均取得胜利。

  察汗格尔庙战斗。察汗格尔庙位于临河县狼山口,该地有李守信、王英的日本伪军,经常袭扰当地百姓。为了拔掉这股伪军,1938 年 7 月,宁夏军队骑兵第二旅夜袭察汗格尔庙。在经过 3个多小时的激战后,击退了李、王伪军,拆除了敌人在察汗格尔庙一带修筑的防御工事。察汗格尔庙战斗是宁夏军队到达绥西后,进行的第一场战斗,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解决了与日军进行正面作战的后顾之忧,而且极大地提振了军心民心。

乌拉垴包之战。1939 年春夏之际,日军向81 军驻地进攻,企图消灭宁夏军队力量。日军拥有装甲车、坦克等先进武器,而作为西北偏远地区的地方军,宁夏军队的装备十分落后。面对敌人的大炮轰击,宁夏军队用八二迫击炮反击。由于武器落后,容易冒烟,很快就暴露了炮兵方位,被日军集中火力攻击,迫击炮顿时失去战斗力。宁夏军队灵活利用乌拉垴包一带有利地形,绕到敌人侧背,沉着固守,待敌军进入阵前,方才发起猛烈冲锋,与日军展开近距离肉搏,最终取得胜利,并缴获大量军资。

2. 第二阶段:在绥西地区的三场战役(1939年 12 月至 1940 年 5 月)

根据冬季攻势的部署,中国军队包括宁夏军队的主要任务是攻击包头附近的敌人,在这里,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一系列殊死搏斗,共发生了包头、绥西、五原三场重要战役。因这三场战役均发生在绥西地区,故学界一般统称为绥西抗战。

包头战役。包头是日寇在绥远的第二大军事重镇,这里是北平到绥远铁路的终点,是进入宁夏乃至西北地区的前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为牵制日军南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傅作义决定采用长途奇袭和攻城打援的战术攻打包头城。为确保包头攻城战万无一失,除攻城部队外,还在敌军增援必经路上布置了兵力,宁夏军队的主要任务是在沿乌镇、乌梁素海、西山嘴一带布防,配合主力部队攻城,守卫后套地区。1939 年 12 月 19 日夜,攻城部队在伪蒙军两个守兵的帮助下,趁敌人酣睡之际,从包头西北城门入城,经过激烈战斗,迅速歼灭城门之敌,很快占领城区。从固阳、安北、张家口、大同、归绥等地增援包头的日军、伪军被埋伏在沿途的中国军队伏击。因敌人援军源源不断,中国军队远途奔袭,连续作战疲惫不堪,后勤给养困难,且牵制日军南下增援的目的已经达到,22 日,攻入包头的军队撤出,包头战役至此结束。在包头战役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以伤亡 2000 多人的代价,击毙日伪军 3000 多人,击毁日军坦克 4 辆、汽车 60 多辆,炸毁一个军火仓库,缴获大量军用物资。这个成绩在抗战初期实属不易,可谓是重大胜利,特别是打破了日军抽调华北军力南下侵华的计划,因而对于整个战场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绥西战役。绥西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重要产粮区。同时,绥西与宁夏相连,是进入宁夏及西北地区的必经之地。包头战役失利后,日军调集部队,准备大举反攻。1940年1月31日,日军集结 3 万余人,动用坦克数十辆,汽车一千余辆,及飞机大炮进犯绥西地区。根据部署,宁夏军队设伏于乌不浪口、乌镇、四意堂一带,该地区也是这场战役的主要战场所在。当时正值北方隆冬季节,衣着单薄、装备落后的宁夏军人对阵用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日军。此次战斗,敌人在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对四意堂、乌镇、乌不浪口进行了疯狂轰炸,特别是在乌不浪口使用了毒气弹,大大削弱了宁夏军队战斗力。尽管宁夏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视死如归,但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仍然损失惨重。据战后统计,宁夏军队 35 师原有 5000 余人,在战斗中牺牲千余人,伤 2000 人,其中冻伤的就有 700 多人。战斗共持续三天三夜,于 2 月 2 日结束。35 师军队撤退后,当地老百姓主动掩埋阵亡烈士遗骸。在掩埋过程中发现,有的血肉模糊,弹伤累累,仍保持着同敌人拼搏的姿势,甚至难以与敌尸分开;有的怒目而视,死不瞑目,嘴里咬着敌人带血迹的半片耳朵;有的虽伤痕累累,但带血的双手却紧紧抱着敌人不放,仇恨的十指深深抠进敌人的肉里,难以拉开……其状甚是惨烈,催人泪下。正是这些血肉之躯,使入侵之敌付出了惨重代价,战士们与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马鸿宾在后来回忆这场战斗时曾说:“举世闻名的台儿庄、长沙等战役,国军英勇奋斗的精神,亦不过如此!”此次战役,日军占领了位于绥西的五原、临河等重要地区。

五原战役。日军占领五原后加强了防御工事的构筑,并部署一万五千余兵力驻守。五原位于黄河之北、乌加河以南、丰济渠以东。1940 年 2月 26 日,傅作义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反攻五原决策。会议决定于 3 月黄河解冻后,日军无法通过河面运送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时进攻。3 月 20 日,总攻五原战役打响。宁夏军队在丰济渠负责防守。在丰济渠,宁夏军队利用沙漠地区敌人车辆难以进退的优势,以运动战方式与敌军周旋,毙敌数百,最终逼迫敌军放弃增援计划。经过激烈战斗,中国军队歼敌 3500 余人,缴获大炮、汽车和大量武器弹药,特别是击毙了日本矿业权威专家、绥西警备司令水川伊夫中将,以及日本派往内蒙古的“帝国蒙疆矿业调查团”,对日本军工业研究进度造成一定影响。23 日,傅作义下令部队撤出五原,给敌人留下已是一片废墟的城池。日军最终放弃了对五原的留守,返回包头。五原大捷震动全国,被誉为“军事上的伟大成就”,其作用“不仅保障西北,而且奠定收复失土、驱逐敌寇之基础”。

3. 第三阶段:在绥南地区的防守战(1940 年5 月至 1943 年冬)

五原大捷后,宁夏军队留守伊克昭盟,即黄河以南绥南地区,主要目的是遏制日军南渡黄河后进入陕晋地区。从 1940 年 5 月到 1943 年冬,宁夏军队在这一区域与日伪军进行的战斗,被统称为“伊克昭盟之战”,其中最著名的有恩格贝、新民堡、王爱召等战斗。宁夏军队在伊克昭盟艰苦御敌三年多时间,最终扫清了包头以西、黄河以南日伪军势力。1943 年冬,宁夏军队奉命班师回宁。

恩格贝之战。恩格贝位于包头以南,处于库布其沙漠东段。1995 年,几名记者在恩格贝发现了掩埋遗体的“死人塔”,后通过采访部分战争目击者和亲历者,方才确认这是 1940 年春夏之交宁夏军队与日伪军战斗后,战死的五百多名宁夏将士被当地民众掩埋后形成的一块墓地。2014年,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九周年之际,内蒙古在恩贝格建立抗日英雄纪念碑。关于这场战争的细节,因时间久远,并无详细介绍资料。

  新民堡—王爱召之战。王爱召是位于伊克昭盟地区的一座喇嘛庙,新民堡与王爱召相距不远。1941 年 2 月,北方正值隆冬季节,黄河封冻,日军穿过黄河冰面到达绥南地区,以新民堡为据点进行扫荡战,并炮轰驻守在王爱召的宁夏军队。在马鸿宾的指挥下,宁夏军队撤退到沙窝地形区,日本军车受制地形无法畅行,中日两军在此地展开近距离激烈战斗,双方均有伤亡。敌人用大炮轰毁王爱召,并放火烧了民居后撤走,结束所谓的扫荡战。

史家营子之战。1941 年 10 月,宁夏军队主动向位于黄河以南日伪军据点史家营子进攻,在迫击炮的掩护下,摧毁了这个敌军据点,将敌人赶到了黄河以北地区,扫清了位于黄河以南的敌人。

三、绥西、绥南抗战的历史意义和贡献

宁夏军队的绥西、绥南抗战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在绥西抗战阶段,宁夏军队与其他正规军、地方军齐心协力共同御敌,取得了以五原大捷为代表的重大胜利。在绥南抗战阶段,宁夏军队独自担负起将日军阻挡在黄河以北地区的防守任务。宁夏军队在装备落后、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开赴前线卧冰爬雪,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艰苦作战,最终打破了日军占领宁夏、攻占西北、阻断西北国际线的图谋,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1. 守住了西北门户,有效阻止日军西进,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赢得了时间与空间,特别是保住了战略物资供应线,有力地支持了全国抗战

绥西、绥南抗战是在日军企图攻占西北,在北方地区形成连片占领地的背景下,中国军队为保卫西北而采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宁夏军队以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精神,在装备极端落后于敌军的情况下,毅然开赴前线、奋起反抗,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完成了将敌人围困在黄河以北、绥西以东,使其既无法南下支援、又无法向西拓展的战略任务,保住了西北门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陕西、山西及全国的抗日压力,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赢得了时间与空间。

2. 为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指挥全国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抗战时期,陕甘宁地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的指挥中心和大后方,是中国革命的心脏与大脑。绥西、绥南地区是隔离日寇与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屏障与缓冲带。宁夏军队在绥西、绥南的顽强抗战客观上为陕甘宁边区挡住了日军的进攻,为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争得了一个相对较为安全的外部环境。

3. 增强了国人抗战必胜信心,彰显宁夏军民同仇敌忾、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

绥西、绥南抗战发生于全面抗战的第三年,正值日军气势汹汹,在很短的时间内占据了中国东部广大国土,而中国军队节节败退,一些重要城市不断失守,这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民抗战信心与决心。由宁夏军队参战的绥西、绥南抗战在中国军队作战不利的情势下取得了五原大捷及其他小规模战斗的胜利,这对于提振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与抗战必胜的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支持抗战,宁夏各族群众捐钱捐物,多次到前线慰劳抗战官兵,并积极救治伤病将士,与宁夏军人共同谱写了一曲同仇敌忾、不屈不挠、共御外敌的爱国主义壮丽史诗。宁夏军民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不仅是宁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至此,由日军发动的,在中华大地持续了十四年之久的侵略战争以日本的失败宣告结束。面对强寇,中华民族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筑起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以巨大的牺牲终于赢得了民族的独立与自由。位于祖国西北的宁夏抗日军队,以血肉之躯将日军抵挡在西北门户之外,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回望中国人民 14 年的抗战历史,留下的不仅仅是反思和启迪,更有在波澜壮阔的抗战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