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市委党史研究室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探析​ ——以银川市永宁县境内红色资源为例

2021-08-11 15:4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关键时间节点,结合银川市委提出的丰富完善“脱贫攻坚精神的闽宁实践”内涵,我们有必要摸清银川市特别是永宁县的革命遗址遗迹和红色资源,分析永宁县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为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20171031日,在中共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启航的地方,是“红色资源”的发源地。

1921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由于受到法租界巡捕房的干扰,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继续召开并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也给银川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1926年,中共宁夏第一个特别支部在银川成立,揭开了党领导银川乃至宁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在银川留下多处党的重要机构旧址,具有重要影响的革命烈士事迹发生地、墓地,党的重要活动发生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的革命纪念标志及场所等,铭刻着银川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银川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这些都是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一批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闽宁协作为闽宁镇脱贫攻坚提供了不竭动力,将永宁县的革命遗址遗迹与“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集体获得者、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与援宁群体“时代楷模”、电视剧《山海情》网红打卡地等资源深度挖掘整合,可进一步盘活永宁全域旅游资源,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从红色旅游资源中汲取力量,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二、银川市革命遗址和永宁县红色资源基本情况

(一)银川市革命遗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银川市共有《中山日报》办公地旧址——玉皇阁北街、中共宁夏第一个特别支部旧址——鼓楼、宁夏第一个马列主义训练班旧址——余鼎铭公馆、中共宁夏工委办公旧址——宁夏工委纪念馆、少战团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旧址——银川市实验小学、三烈士英勇就义旧址——景岳小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先头部队解放银川横渡黄河旧址——仁存渡口、银川中山公园烈士纪念碑、银川市军管会办公旧址、银川市烈士陵园、宁夏解放纪念碑、宁夏博物馆、银川党史馆、灵武市烈士陵园、兴庆区党史教育展馆、王克和烈士墓16处革命遗址遗迹和红色资源。

(二)永宁县红色资源基本情况

银川市16处革命遗址遗迹和红色资源中,仁存渡口、中共宁夏工委办公旧址、王克和烈士墓3处均在永宁县。

1. 仁存渡口。1949 9 23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先头部队在仁存渡口横渡黄河解放银川,使仁存渡口成为见证宁夏解放的重要遗址。201610月,银川市委、市政府在仁存渡口设立景观石进行标识。

2. 中共宁夏工委办公旧址。位于永宁县望洪镇宋澄村(原名宋澄堡)的宋澄小学,是中共宁夏工委办公旧址之一。2018 年,永宁县在原宋澄小学所在地建成宁夏工委纪念馆暨永宁县党史党性廉政教育基地、永宁县委党校,集干部培训、党史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和“三同”教育于一体,占地面积逾1万平方米。宁夏工委纪念馆暨永宁县党史党性廉政教育基地,现为银川市委党校永宁分校。

3. 王克和烈士墓。在距银川市永宁县城约15公里处的永宁殡仪服务中心(永安陵园)英烈苑内。

4. 闽宁镇其他红色资源。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永宁县闽宁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奖;中宣部授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与援宁群体“时代楷模”称号。而随着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其拍摄地宁夏永宁县闽宁镇走入全国观众的视野,成为游客前往旅游的“打卡”地。

三、永宁县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期,宁夏特别是银川市及永宁县、闽宁镇加大对“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和《山海情》电视剧资源的挖掘、宣传、开发利用力度,在全域旅游与红色旅游资源结合上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亟须改进、整合、提升的问题。一是对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开发不足,仁存渡口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更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仅仅是2016年市委、市政府在仁存渡口设立景观石进行标识保护。二是对仁存渡口、中共宁夏工委办公旧址等革命遗址遗迹与“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对口扶贫协作与援宁群体、《山海情》电视剧资源的整合不够,需要深度挖掘、开发利用,进一步讲好革命故事、红色故事。三是旅游资源配套不足,存在不少配套短板。目前旅行社带来的旅游人员和自助游客前来旅游打卡,存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设施、服务短板,以及游客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亟须增加设施配套、规范旅游项目、提高服务质量的问题。

四、进一步加大银川特别是永宁县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一)加大对仁存渡口、闽宁镇红色资源等保护和开发力度,打造红色旅游“新地标”。仁存渡口东靠黄河,有着宜人的自然风景与厚重的历史渊源。应在对仁存渡口进行景观石标识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通过修建纪念亭、开辟渡口旅游船只、开设红色放映厅等完善基础设施,向游客展示、再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奋力渡河的情景。以电视剧《山海情》热播为契机,尽快完善供游客参观休闲的度假地,建立完善影视基地、葡萄酒庄、蘑菇种植基地等“打卡”地,建立留下西海固村民记忆的村史馆、镇史馆。开展不同层次的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座谈会+研讨会+直播带货。做强“旅游+”产业,打造红色旅游“新地标”,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讲好革命故事,将红色资源的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二)打造红色教育和研学全国品牌。将宁夏工委纪念馆打造为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教学主阵地,设计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人物访谈教学互为补充的教学模式,打造面向区内外的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教育主体班品牌。同时,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适宜研学的景点进行规划设计,打造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研学教育路线。

在不同班次设计中,以永宁的红色资源牵头抓总打造沉浸式延伸现场教学点,拓展到银川市乃至宁夏的革命遗址遗迹,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足迹的红色资源,联合宁夏区委党校、银川市委党校、宁夏六盘山干部学院、宁夏区委党校盐池分校等教学场地资源、师资资源共同设计打造,形成永宁、银川乃至宁夏开展红色资源教学的合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吸引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在宁夏感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思想伟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

(三)围绕“脱贫攻坚精神的闽宁实践”开展广泛宣讲。对“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背后的脱贫攻坚故事进行深度挖掘、策划包装,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脱贫攻坚先进故事巡回宣讲,生动鲜活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干部群众脱贫攻坚奔小康、乡村振兴谋发展的动人故事。

(四)总结归纳“脱贫攻坚精神的闽宁实践”内涵和理论体系。中宣部凝练的闽宁模式:“是中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范例、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战略的有益探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创新呈现、是贡献给全球减贫治理的中国智慧。”在此基础上,深度挖掘闽宁镇“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以及“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坚定不移跟党走、携手共圆小康梦的感人事迹,结合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在银川市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的“东西协作的脱贫之路、产业支撑的致富之路、生态优先的发展之路、民族团结的和谐之路”,挖掘整理闽宁实践奋斗史及经验,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总结归纳“脱贫攻坚精神的闽宁实践”内涵和理论体系,力争将脱贫攻坚精神在闽宁实践上升到“闽宁精神”,进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仍需风雨兼程。银川人民要和全国人民一道,深入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中国共产党在银川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