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市委党史研究室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银川的利民街

2023-05-25 15:45

据考证文撰,利民街是宁夏城(银川)一条古街道。明代扩城后,西城新增光化门(小南门)和振武门(小北门)。利民街就是明朝新增的光化门内大街(又称为小南门街)。南北走向的这条街,南起光华门(今南熏东路),北到西大街(解放西街)。清代以后,在这条街上手工业铁匠炉比较集中,所以称为铁局街,俗称铁匠街。大街上有著名牌坊一座,上有康熙皇帝御笔亲书“云林幽”三个大字,据说是为了表彰宁夏武状元、时任山西大同镇总兵官张文焕之父、诰封荣禄大夫的张应斌而立。后来因为街上的铁匠铺和小手工业作坊,打造的产品基本上是老百姓上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接"利民"之意,故1947年改名为利民街。清代利民街北口西侧,曾是银川书院旧址,所以街口一段又曾称为书院街和书院街口。利民街北口过解放街就是珠市巷,绕着弯通向文化街。清朝因贫民多在邻近的空地上挖土晒制土坯,并集中在此巷中出售,按银川土语称作“垡垃”巷。上世纪60—70年代,住着省级干部,有专人管理,市民称作“高干巷”。

过去的利民街南头就是小南门(光化门),小南门之外是郊区农村,红花公社光华门大队,不知为何把“光化门”变成了“光华门”。现在利民街和南熏路东南角有块“光化门旧址(明代)”黑色小石碑,标明“光化门”是明代兴建,清代毁于地震,又内移二十丈后重建,称“西南门”。

我们知道的小南门,已经没了城楼。那时的交通工具,毛驴车居多,城乡都用。套在毛驴脖子上拉车用的外皮内草的护脖套,银川话叫“驴拥脖子”。驮在驴马背上装东西的袋子,叫“毛口袋"。做饭多用的是生铁锅、砂锅。小南门一带聚集着驴拥脖子、毛口袋、生铁锅作坊和砂锅窑等,公私合营时,改为驴拥脖子社、毛口袋社、砂锅窑社、铸锅厂等。后来有些企业的工人嫌单位名称不好听,请人改雅了,如:驴拥脖子社改为车马挽具社,砂锅窑改为陶瓷厂。小南门为什么不与小北门相通,放在民族街?至今是谜。

有文章说,老利民街南头的小南门(光华门)已不复存在,利民街和南薰路交会处的两个BRT车站,引人注目。在周围的街巷里走一走,城市的变化感受深刻。建筑、道路、沿路商家等,新旧交融,在这里,记忆和未来是并存的。昔日,这里以北是城里,以南是城外郊区,如今界限早已消失。但和北面相比,光华门旧址以南,还是能看到一些陈旧的东西,比如夹在街道中的老楼。

这些老楼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有个单位的家属楼,从院门进去,穿梭在里面,还真像回到了那个年代。这些老楼都不高,最多也就是三四层,土灰色的砖墙都是斑驳的印记。有的人家窗户还是最老式的铁窗框,都生了红锈,电线杆上面的电线连接着楼和楼。

如今,住在这一带的老银川,早早起来沿着利民街走到西塔溜达一圈。有时在沿路小店里吃早饭,或者去买点蔬菜水果。回家后看看新闻, 直到午饭和午休都结束后,再出门消遣一阵。夏天晚上,以利民街为主的几个街巷,饭馆里外的灯光照亮道路,门口人行道空地上,一桌桌饮酒吃饭的小年轻,这就是老城利民街的市井生活。

新开辟的南利民街,从南薰西路到书苑北巷,途经长城东路、修业路等东西通道。陶瓷小区使老银川们想到陶瓷厂。著名的银川博文小学,是附近家长向往的学校。旁有一条老铁路,这是上世纪60年代初改建的银新铁路。主要是为满足原新城、老城群众的生活物资需求。沿着这条老铁路向东,有个百姓便民市场,这是光华门一带居民购物常去的地方。上世纪通火车时,就是以前的小南门货场。如今变成一个挺大的市场,容纳着周围很多人的营生。

利民街南头的书苑北巷一带,商铺林立,比过去繁华的北头还热闹。常年住在利民街北头,很少光顾南头。短短几十年,南头从农村变成城市,站在利民街南口,看着标明一连串饭馆小商铺,感叹不已。

                                                              (作者系银川市公安局退休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