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长有(1916~1941),宁夏中卫县柔远堡孟家庄人。1916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9岁到柔远文昌阁读私塾。1936年,在中卫中学读书时,学校来了一位语文教师尚建庵(尚钺),为中共党员。在学校秘密组织学生团体,让学生接触《大众生活》《全民抗战》《中国的西北角》等进步书刊,还以学生读书会的名义,自己垫钱从平津一带邮购《呐喊》《彷徨》《野草》等书籍供学生阅读,启发学生的思想觉悟。在讲作文课时,经常给学生讲鲁迅的《阿Q正传》《孔乙己》等小说和一些杂文;在课余时间,经常向孟长有等学生讲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讲述国共第一次合作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等。尚建庵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孟长有是个有正义感、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年,便常对他进行教育,推荐进步书籍给他看。在学习的过程中,孟长有心中逐渐点燃了革命火种,暗下决心要走上一条光明之路。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从我国东北、华北又伸向了西北。当时,在中卫中学有一批像孟长有这样的学生,对马鸿逵在宁夏的统治极为不满。以尚建庵为首的进步教师,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想觉悟,带领孟长有等学生闹学潮,同封建落后势力进行斗争,这引起了宁夏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尚建庵老师被迫于1937年正月离开中卫。在离开中卫前,尚建庵老师给孟长有等同学留下了一封信,介绍他们到延安去。
1937年7月,孟长有等6位同学经过精心准备,以“出门到外地求学”为由,各自给家里写了一封信,然后悄悄地离开学校,徒步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到延安后,孟长有被编入洛川一大队二支队。新的生活、新的天地、新的人,使孟长有这个追求光明、向往美好生活的热血青年大开眼界,对革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看到了纪律严明、威武雄壮的八路军;看到了军民鱼水情、官兵亲如兄弟的动人场面;深深感到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才有希望,中国人民才能获得解放。在抗日军政大学的日子里,他还亲耳聆听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教诲,受到了马列主义思想的熏陶。1938年底,孟长有由于刻苦学习,努力上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党组织又派他到中组部在瓦窑堡举办的政治、党务短训班学习。学习结业后,孟长有回到洛川。当时,党中央决定把洛川、庆阳两个大队迁到太行山,成立抗大一、二分校。孟长有随一分校来到晋中南地区,担任分队长。在一次训练中,分队被敌人发现,受到围攻,孟长有沉着应战,利用有利地形,分兵阻击,击溃了敌人的进攻,把学员安全带回驻地,受到上级表彰,并荣立一次战功。
1940年初,孟长有受党组织派遣,离开延安,回到宁夏中卫县,先在县城邮电局当书写职员,后又经中卫县应理学校任子裕老师介绍,到豫旺县(今同心县)喊叫水乡海如学校任教,利用公开职业作掩护,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海如学校是宁夏省政府参议员周阁臣和马鸿宾出面集资兴办的一所回民小学,校长由当地人士李士林担任。孟长有到校后,主动与李校长接近,和他吃住在一起,经常谈心,向他介绍全国抗日形势。由于孟长有谦逊好学,乐于助人,又善于以理服人,很快得到了李校长的信任和敬重。在一次谈话中,孟长有得知李校长对当局在学校发展国民党、三青团极为反感,就一面启发李校长的政治觉悟,一面积极协助校长搞好教学。在授课时,孟长有充分利用讲台,寓革命道理于课文之中,深入浅出,向学生们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在讲历史课时,巧妙地结合日本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中的现实,大讲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事迹,借古喻今,引导学生不当亡国奴,誓作抗日救国的先锋。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孟长有还积极建议改革山区学校的教育制度,破除陈规陋习,提出制定新校规。他的建议、想法得到李校长的大力支持。不久,孟长有制定了“四不五提倡”新校规,即不要缠足妇女,不用日货,不体罚学生,不做亡国奴;提倡读书救国,提倡循循善诱,提倡教学相长,提倡重视体力劳动,提倡文化娱乐、体育相结合。新校规推行后,深受学生的拥护。当时,海如学校与其他学校不同,学校没有国民党、三青团组织活动,学校重视体力劳动,重视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在孟长有的积极推动下,学校开展了武术、跳高、跳远等活动,使校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为了唤醒穷苦人民,揭露地主、豪绅、贪官污吏对穷苦人民的残酷剥削压迫,孟长有以犀利的文笔写了快板书《醒俗箴》等文艺节目,以动员回民子弟入学为名,组织学生到喊叫水、白圈子、马家圹等10余个村庄演出,向当地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揭露控诉马鸿逵的罪行;宣传劳苦人民只有团结起来,同地主、豪绅、贪官污吏进行斗争,才能过上好日子的道理。
孟长有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学校的墙壁上,他书写下“读书救国”等大幅标语,教育学生不忘国难国耻。平时,孟长有白天忙教学工作,晚上又深入到学生中间,给大家讲“苏武牧羊”和“卧薪尝胆”的故事,启发教育学生。学生们经常被孟长有慷慨激昂的演讲所吸引,被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所感动。每当上音乐课时,他的教室里就传出《东北流亡曲》《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气壮山河的抗日歌声。
在海如学校短短的时间里,孟长有培养了许多回族进步青年,在当地群众和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人们十分敬佩这位青年教师,就连当地豪门绅士和董事会也认为孟长有是一位有才有识的青年。
1940年4月,正当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海如学校燃起时,豫旺县第二区保长贺永保带着几名军警出现在海如学校,找到孟长有说:“我们张县长有令,特请孟长有老师到县政府去,有事商量。”孟长有面对这种情况,意识到自己在海如学校的活动已经引起了敌人的注意,此去是凶多吉少。
原来中共宁夏工委遭破坏,江生玉叛变,孟长有遭敌逮捕。入狱后,敌人看孟长有年轻,打算从他身上得到有关地下党组织的情况。对此,孟长有早有准备。在敌人面前,他紧闭双唇,沉着地去接受敌人的审讯。
“孟长有,你考虑好了吗?”宁夏军法处处长程福刚亲自审问。
“早考虑好了。”
“你愿意悔过自新?”
“办不到。”孟长有把头往后一甩。
“那你连个名字也不愿往上签?”
“我不自新,还签什么字?”
“把他给我吊起来打!”程福刚暴怒了。
几个警军把碗口粗的木杠子压在孟长有的身上,时间1分、3分、10分、20分钟过去了,孟长有咬紧牙关,只发出轻微的呻吟声……
宁夏军警联合督察处主任高中第又问:“你自首不自首?”
“老子就是不自首。”孟长有眼里迸发出愤怒的目光。
“给我用皮鞭狠狠抽!”
几个狱卒,从刑具架上拿下皮鞭,狠命地抽打孟长有。一会儿,孟长有遍身血迹,昏死过去,敌人再用冰冷的水泼醒。此后,敌人又多次动用酷刑,一次次折磨孟长有,企图从他口中得到他们所需要的秘密,但孟长有始终坚贞不屈,敌人一无所获。
1940年5月中旬,敌军法处决定把所有政治犯都集中在一个监狱里,孟长有和崔景岳等要犯被关在一起。崔景岳提出要给党中央写信。孟长有积极配合,看见有巡警来了,就开始唱歌,崔景岳马上把纸笔藏在麦草里,佯装在一块闲聊,等巡警人走了,又开始写。没过两天,信就被带走了。孟长有在狱中,还经常对看守俞桂林做宣传工作,进行教育。俞桂林后来投奔了解放区,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敌人对抓捕的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采取威胁、利诱等卑劣手法,强迫他们写“悔过书”,在写好的“反共宣言”上签字。为了同敌人进行斗争,由崔景岳发起,组织成立了狱中党支部,孟长有是支部成员之一。他们团结难友,争取自首分子,拒绝在“反共宣言”上签名,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天晚上,宪兵审孟长有,特务头子马孝贤问:“你为什么不填表?”孟长有义正词严地回答:“我认为共产党好,没有悔过必要。”气得马孝贤暴跳起来,又令宪兵把孟长有押回牢房。第二天,敌军法处长程福刚把此事报告了马鸿逵,马鸿逵下令立即杀害孟长有。
1941年4月17日午夜,监狱的警卫科长带着两个狱卒到牢房,用冰冷的声音吼道:“孟长有!”
这时,难友白玉光问孟长有还有什么交代的。他很平静地摇摇头,低声叮嘱道:“该讲的我们在支部会上早讲了,最重要的是防止叛徒破坏,要坚持下去!”
敌人早在省城城隍庙后挖了一个活埋崔景岳、马文良、孟长有的深坑。然而面对死亡,他视死如归,面无惧色,与崔、马二人共同大声高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万岁!”
年轻的中共党员孟长有,在人生的道路上仅仅度过了25个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