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党史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深切缅怀陈阳春副司令员

2018-02-27 16:44

敬爱的老首长陈阳春副司令员离开我们已经33年了。他生前和蔼可亲、谦虚谨慎的音容笑貌,严肃认真、默默奉献的工作精神和一心为公、严于律己的高风亮节,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难以忘怀。 

作为陈阳春的老部下,多年来,我一直想写一篇缅怀他的文章,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早完成。现在我已年过八旬,再不抓紧时间,恐成终生遗憾。笔者虽罹患眼疾,对网上写作已经“金盆洗手”,仍要破例写这篇缅怀文章,为老首长献上一瓣心香。传播这位身经百战的老红军,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光辉事迹和奋斗精神,以他为楷模,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陈阳春于1913年9月出生湖北省潜江县肖家庙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成为一名赤卫队员。1931年,荆州地区连降大雨,长江溃堤,荆江一带一片汪洋。为了活命,陈阳春一家10多口人外出逃荒,颠沛流离,饥病潦倒,最后只剩下陈阳春等3人,生活十分贫困。这时,贺龙领导的红军转战潜江附近,陈阳春毅然参加了红军。历任湖北荆门县游击大队、红三军军部特务大队副班长,公民队班长、中队长、大队长,红三军第九师二十五团和第六师十八团战士、副班长、师司令部文书等职,从1932年到1935年的3年中,先后经历了湘鄂西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 参加了沙市攻坚战、龙家寨歼灭战等数十次战斗。他作战勇敢,曾多次负伤,仍坚持随队战斗,经受了严酷的斗争考验,为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洒下了鲜血和汗水。据陈阳春回忆,1933年有一次,他们所在部队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在湖南红土溪休整,突然与敌相遇,敌人的子弹打过来,将他的枪机打炸了,枪机的碎片打在他的额头、脸上和右胸右臂上,衣服都被染红了,双眼被血糊住,什么也看不清。直到他们钻进山林,彻底摆脱了敌人,在小溪边清洗伤口时,才发现在他的额头、脸面、脖子和右胸右臂上共有20多处伤口。

关于陈阳春的入党问题,他自述于1929年参加赤卫队,同年9月入党。1932年正式参军后,由于受到夏曦搞错误“肃反”的迫害,他的入党介绍人和知情人都牺牲了,无人证明他的入党情况,致使他失去了党籍,故于1934年12月重新入党。

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陈阳春带伤参加了红二、六军团(后改编为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历经艰难险阻,浴血奋战,参加了红二、四方面军的甘孜会师和红一、二方面军的将台堡会师,见证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结束长征的历史时刻。在战斗中他多处负伤,腿部严重化脓感染,却因缺医少药,难以医治,他靠着理想、信念的力量,忍受饥寒伤痛,吃尽千辛万苦,硬是拖着一条病腿,跟随部队走完了长征的全程。途径甘肃环县时,又罹患伤寒病,昏迷不醒,被就地安置在老乡家养病。待他苏醒后,带病赶上部队。后随队赴晋绥地区参加开辟根据地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八旅旅部文书、合作社主任、作战参谋、队列股长、作战科科长,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参谋长,第二军分区三十六团和九团参谋长、五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先后参加百团大战和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多次反扫荡斗争。 

1942年,抗日根据地进入最艰苦的岁月。许光达到达晋西北,担任独立第二旅旅长兼晋西北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陈阳春任第二军分区作战科长。当时,日军在晋西北推行“扫荡”与“蚕食”相结合的政策,在晋西北根据地设了70多个据点,使原来的游击区变成了敌后区,原来的根据地有一些也变成了游击区。二分区6个县,经过1940年的夏季“扫荡”,日军已占领了神池、五寨、岢岚、偏关4县,每个县都驻有日军一个大队,并设有许多大小据点。陈阳春身为作战科长,坚决执行晋西北军区和贺龙、许光达等首长关于反“蚕食”斗争的指示,多次深入敌后侦察敌情,为领导提供确切情况,并精心制定作战方案。领导采纳他的方案,二分区部队先后取得了五寨县老牛坡设伏战斗、虎北村化妆奇袭战斗、八角镇诱敌捣巣战斗的胜利。许光达司令员对这些战斗给予很高的评价。由于作战和工作表现突出,陈阳春曾两次被授予“模范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与此同时,许光达司令员还号召努力发展根据地的生产。陈阳春努力开荒,最多一天开荒两亩地,以显著的生产成绩,被评为“生产模范”。

解放战争时期,陈阳春历任晋绥军区独立第七旅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第二军分区参谋长、第一野战军一军三师参谋长等职。参加过晋北、临汾、晋中、太原等战役和扶眉、临夏等解放大西北的战役。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陈阳春时任独立第七旅参谋长,该旅担负攻占太原东南的制高点——牛驼寨的主攻任务。这是太原市唯一的险要屏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阎锡山在此经营数十年,构筑了大量明碉暗堡,并设重兵据险布防。该旅接受任务后,根据旅长、政委意图,陈阳春多次抵近前沿观察敌情,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指挥部队夜袭牛驼寨,首先攻占敌外围阵地,随后连续作战,乘胜向敌核心阵地发起强攻。在作战最激烈的时刻,陈阳春身先士卒,亲临第一线组织指挥,冒着枪林弹雨,率部奋勇攻坚,终于打开了被阎锡山称之为“砸不破的铁锁”。之后,陈阳春又率部顶住敌人数次大规模的反扑,坚守牛驼寨半年之久,为我大兵团解放太原开辟了通道。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执行命令坚决,指挥果断,作战勇敢,智勇双全,出生入死,多次负伤,战功卓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阳春任西北军区司令部军务处处长。在此期间,指挥过青海省10余个县的剿匪战斗,平息了叛乱,巩固了人民政权。

1954年12月,陈阳春入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8年以优异成绩在军事学院毕业。主动申请到贫穷落后的西北地区工作。从此,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的西北边陲。

1958年1月,陈阳春调任甘肃省银川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月,宁夏军区提前成立,陈阳春任参谋长,1964年9月任宁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69年6月免兼参谋长。直到1976年4月离休,在宁夏军区整整工作了18 年。他立场坚定,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光明磊落,尊重上级,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虽身居高位,却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品德高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艰苦朴素,从不以权谋私,对家属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他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始终保持和发扬了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宁夏军区的部队和民兵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上级领导的赞许和广大指战员的爱戴。 

文化大革命时期,宁夏军区党委被认定“犯了方向路线错误”,主要领导遭批斗,常委领导班子被改组,他和马克副政委被留用作为以造反派为主导的军区临时党委成员,受到造反派的排挤和打压,处境极为困难,他出以公心,顾全大局,对党忠心耿耿,坚持原则,抵制错误思潮,并尽力抓好分管工作,尽量减少党和军队的各项事业受到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文化大革命后期,他分管民兵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抓点带面,狠抓民兵工作“三落实”,几乎走遍了自治区的每个公社。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民兵工作基本停顿。1970年7月至8月,根据总参动员部和兰州军区统一部署,经宁夏军区党委决定,由他带领工作组,在青铜峡县红旗(现名瞿靖)、向阳(现名邵岗)、小坝、增岗4个公社和一个工厂(青山试验机厂)进行了组建武装基干团和民兵整组工作试点,总结了在夏收农忙季节实行劳武结合、开展民兵工作的新鲜经验,经自治区党委批转全区各地参照执行,不仅有力地指导了全区组建武装基干团和民兵整组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全区的民兵工作“三落实”。他常年在吴忠市古城大队蹲点,给民兵讲传统,教方法,总结劳武结合的经验,解决民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他在古城大队蹲点期间,放弃春节回家与家人团聚,与古城人民共度新春佳节。古城大队民兵连多次被评为自治区和全国的民兵工作先进单位。

1969年8月,兰州军区在宁夏青铜峡马长滩举行诸兵种联合作战的反空降演习。总指挥为时任陆军第二十一军副军长刘江亭,陈阳春担任演习副总指挥兼宁夏军区指挥所总指挥,负责组织指挥宁夏军区部队一个步兵连和青铜峡地区9个民兵连(其中一个民兵骑兵连、一个民兵铁道兵连)参加演习。他带领参谋人员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狠抓训练,一丝不苟,在准备演习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经常加班加点,夜以继日,有时一昼夜只睡三四个小时,从而保证了演习任务的圆满完成,受到兰州军区首长和演习总指挥部的好评。

陈阳春同志注重学习政治理论、科技文化和军事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军事素养和文字功底。他经常亲自动手,起草重要的工作报告、会议文件和自己的讲话稿。对机关干部起草的文件、材料也不辞辛劳,逐字逐句,认真修改,严格把关,连标点符号的差错也不放过。对没有改完的文件、材料,时常带回家中晚上加班修改,所以他的公文包总是鼓鼓的。军区机关的处长、参谋一致反映,从老首长身上学到了埋头苦干、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最好的“传帮带”。

陈阳春于1976年5月离职休养,后享受正军职待遇。离休后,他仍然关心部队建设和党的事业,坚持看书学习,不断获取新知,并积极撰写革命回忆录。曾撰写回忆文章数十篇,先后被选入《红旗飘飘》、《星火燎原》、《党史资料通讯》、《壮丽的画卷》等丛书中。 

1984年4月20日,陈阳春在西安病逝,享年71岁。从此,老首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