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党史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冯 茂

2021-04-21 17:23

冯 茂(1921—1997)1921年11月10日出生于宁夏盐池县。1936年6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解放了盐池县,年仅15岁的冯茂满怀“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之豪情,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的道路。在党的培养下,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艰苦卓绝的岁月里,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逐步成长了起来。

1945年后冯茂走上领导岗位,肩负起保卫红色政权、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任。他不畏艰险,在隐蔽战线反特除奸,为地方治安剿匪反霸而努力工作,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三边战争中,冯茂在盐池县被敌占领、其父被敌捕押、国民党对其诱降的关键时刻,不为所动,依然坚定地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救助同志,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

延安战争期间,根据中央决策,三边地委分散转移。一次在转移途中遭遇国民党骑兵,敌众我寡,形势危急。同行战友暴殿臣(解放后曾任内河航运管理局局长)负伤。冯茂不顾个人安危,竭尽全力将其背至安全地带,得以脱险。暴殿臣常有感恩之词,他却从不提及。1947年3月,盐池县被国民党反动派攻占,冯茂父亲文俊及家中大部分家眷陷于县城未能脱险。敌以此对冯茂与其弟冯荐施压诱降。在此关键时刻,冯茂立场坚定,大义凛然,不为势利所动。以致父亲被捕入狱,横遭摧残后去世。

新中国成立初期,冯茂仍然战斗在公安战线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他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机智果敢,参加了“镇反”“肃反”“三反”“五反”等重大斗争,为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为宁夏政法公安队伍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1955年,冯茂担任甘肃省银川地委副书记和宁夏银川市委书记、市长等重要领导职务。他牢记党的宗旨,发扬革命传统,保持老红军的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联系实际,带领群众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为党忘我工作,为民排忧解难。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际,他作为筹委会成员,为自治区的成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冯茂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为扭转经济工作的被动局面竭尽了全力。

1973年2月,冯茂被派往市辖永宁县担任县委书记。在永宁工作期间,他一如既往,真心实意、满腔热忱地工作。经过调査研究,对永宁县的发展做出了长远规划,提出了“东治黄河西治沙”的发展战略。组织全县人力物力,建成了“征沙渠”水利工程,引黄河水到县境西部的沙丘荒漠,进行全面开发。如今的征沙渠两侧,早已是万顷良田、绿色海洋。

“文化大革命”期间,冯茂身遭迫害,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做了抵制和斗争。在逆境中他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对党的事业一如既往,忠贞不渝,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党政机关,他都心系人民,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和宽阔胸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冯茂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他不计较个人恩怨与得失,更加勤奋地为党工作。特别是1981年在银川市人代会上当选为银川市市长后,他不辜负人民的重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银川市的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党的建设呕心沥血,做了大量的工作。

1984—1993年,冯茂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这10年,他虽年事已高,但工作热情不减,仍然毫不懈怠地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特别关注南部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他不辱使命,尽职尽责,在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任免干部工作中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加强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建设,为推动宁夏民主和法制建设做了重要贡献。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离职休养后,虽然身患重病,但依然关注两个文明建设。他关心民间文化事业,勤于笔耕,积极撰写史料。在病魔缠身的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宁夏行政区划沿革》一书的初稿,表现了一个老党员、老干部的坚强意志和革命晚节。

在60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冯茂都忠于党、忠于人民。他坚持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敢于讲真话,勤于办实事。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勤于学习,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厌恶和反对不正之风,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严格要求家属和子女要听党的话,遵纪守法,努力学习,忠于职守,为党和国家多做贡献。他的一生是献身解放,致力建设的一生;是勇于奋斗,甘于奉献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