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党史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造报业精品 为大银川建设唱好主旋律

2014-09-02 15:34

“十五”期间,银川报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导下,《银川晚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银川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创新新闻宣传报道思路和报道方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提高报纸质量,打品牌战略,走精品路子,发展壮大报业经济,为加快大银川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精神动力。

发挥党报的权威性  加大对时政新闻的报道力度 

《银川晚报》是市委机关报,担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舆论主导作用的重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凝聚人心,团结鼓劲,彰显党报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是《银川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进入新世纪以来,《银川晚报》加大了时政新闻报道的力度。

2001年,《银川晚报》圆满完成了20多项重点宣传报道任务。

积极参加区市宣传部门组织的“三小”新闻宣传战役。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部署,制定了实施方案,并结合银川市的实际,确定了108个重点选题,到年底共发稿110篇。其中反映外国人积极参与绿化的消息《市民林有棵树属于LOSS》,以及反映宁夏特色经济的《宁夏三宝掀起盖头走四方》等稿,获得了广泛好评。除此之外,开设“辉煌九五”栏目,多视角、多侧面对“九五”取得的成绩进行大力宣传,并跟踪报道了银川市政府10件实事的完成情况。

认真开展改善投资环境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宣传报道。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先后组织了“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工业发展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重点宣传战役,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出书面计划加以实施。如设立“优化投资环境跨越式发展”专栏,由总编辑带头撰写言论,共发稿10篇;与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优化投资环境大家谈”有奖征文活动,发稿30多篇;与市三建共同举办“兴工强市”征文活动,发稿60多篇。同时,根据拟定的宣传报道计划,派记者深入环保、房管、物价、经贸、教育、公安、工商、税务、劳动等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专访,发表系列专访报道,反映各部门寻找差距,强化服务功能,公开承诺改变过去办事效率低、执法不规范等问题,让读者看到政府改善投资环境的工作力度。如对港商陈庆梓“投资-受阻-收摊-谈成项目”的系列报道,就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加大对“严打”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宣传报道。“严打”是《银川晚报》关注的报道重点之一。要闻版、金盾周刊、特别报道专版加强策划,组织了“走进严打”等专题报道,在社会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努力营造“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2001年共发稿300多篇。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配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大力宣传其意义、成效和经验。特别报道版及时跟踪大案、要案的报道,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达到教育广大群众、震慑犯罪分子的目的。另外还成功地组织了城乡结合部整治的系列报道,并在全国晚报热点新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三讲”教育的宣传报道。“理论与实践”专版刊登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文章,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并主动与市委宣传部、市党校等部门联系约稿。记者深入基层,报道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情况,挖掘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干部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以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税费改革、减负增效奔小康,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典型。另外要闻版和综合新闻版还继续加强国有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共发稿87篇。

切实做好建党八十周年和银川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宣传报道。200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银川晚报》特辟“红旗飘飘”、“庆祝建党80周年”、“解读宁夏革命文物”、“红色档案”4个专栏,并确定了100多个选题,落实到各部门的具体人员。记者深入基层采写报道先进党组织、党员的典型,通过一批先进党组织、模范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共发稿160多篇。

中共银川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是新世纪之初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银川晚报》为搞好会议报道,制定详细的报道计划,在会前设立“迎接第十一次党代会”专栏,宣传六年来全市各条战线取得的辉煌成就;二版设“银川市历次党代会”栏目,介绍银川市历次党代会情况,使全市干部群众加深对地方党史的了解。会议期间,在要闻版开辟“新世纪党代会”,在综合版开设“党代会走笔”栏目,报道会议进展情况、市民关注党代会、党代会报告的产生和解读及会内外花絮,还刊发三个分组讨论的专版。

除此之外,还大力报道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依法治国、西部大开发、整治城市环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双拥模范城、治安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工作,并密切关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有力地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新闻报道中,注重“硬新闻软做”,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使之入眼、入脑、入心。

2001年,《银川晚报》在宣传报道工作中荣获“西部大开发”先进单位奖、银川市政府授予的“第二届国际摩旅节”宣传报道先进单位、“第五次人口普查”优秀新闻单位等多项奖励。有8篇稿件获全国晚报协会新闻奖,13篇稿件获自治区好新闻一、二、三等奖,25篇稿件获银川市好新闻奖。

2002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这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会胜利召开。《银川晚报》从年初开始,围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喜迎十六大胜利召开这条主线,结合大银川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闻版开辟了“优化投资环境实现大银川目标”、“新任领导干部访谈”、“政务大厅见闻”等专栏,并组织专人精心策划选题,先后刊发多篇报道。如反映银川市改善投资环境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何老板享受“保姆式”服务》等稿件现场感强、具体生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对银川市党政考察团赴山东等地的考察活动,抽派骨干记者随团跟踪采访,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要闻版以显著位置每天发稿一篇,并另配发两篇通讯。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报道方面,对新区的规划建设、森林公园、唐徕公园、北塔公园、鸣翠湖、大西湖、城市网络改造等,除做动态报道外,还从建设大银川、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角度,做了深度报道。如致力于环保的稿件《逾万株树毁于一旦,治沙英雄痛断肝肠》、《新华街千米路段万多烟头》、《一破坏湿地行为昨被制止》等见报后,社会反响强烈,许多读者给报社打电话,对破坏环保的行为表示谴责,对个别人公德意识的缺失表示遗憾。

同时,根据自治区和银川市委宣传部的部署,充分发挥党报优势,深入宣传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以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宣传报道中,改变以往零敲碎打的报道方式,首次进行全覆盖式的宣传报道,共编发55个十六大主题新闻版,刊发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新闻稿件260篇,新闻图片56幅。2002年,《银川晚报》所编发的稿件共获得全国晚报、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中国地市报、宁夏新闻工作者协会一、二、三等奖25个。

2003年大事要事多,《银川晚报》通过精心组织,周密策划,编发的稿件获省区级新闻奖69个,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银川市“两会”、自治区“两会”和全国“两会”报道覆盖面广。在银川市“两会”期间,既突出报道了市民最为关注的城市建设、教育、工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内容,又全方位报道了银川市各项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等。在自治区“两会”和全国“两会”报道中,对政府的人事变动、西部大开发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特别关注。仅在全国“两会”期间,就刊发专刊52个,稿件200多篇。

二是抗“非典”新闻报道导向好。在抗击“非典”期间,《银川晚报》共刊发专版130多块,特刊34块,稿件1400多篇,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充分发挥了党报和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全市营造了抗击“非典”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抓好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新闻报道。《银川晚报》从前期的备战到运动会开幕直至以后的比赛,都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并抽调具有丰富体育报道经验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责任编辑组成报道小组,推出“花漫塞上”特刊10期,发稿350多篇,图片200多幅。特刊稿件基本上是记者深入一线采写的独家新闻。在版式上,运用“大标题、大图片”,强化视觉冲击力,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四是对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银川慰问演出进行积极报道。心连心艺术团来银慰问演出,是全区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银川晚报》经过精心组织策划,对活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从9月17日开始至9月24日演出结束,共刊发50多篇新闻稿件,其中用24个专版进行全方位扫描。体裁包括消息、通讯、人物访谈、摄影照片等。

五是成功组织策划了第四届摩旅节的报道。报社在国庆放长假,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每天推出两块摩旅节专版,外加时政新闻一、二版,内容涉及摩旅节期间的重大活动、重要赛事、当日精英、非常人物等。共刊发专版16块,文字和图片共200多篇(幅)。

六是神州五号飞船的报道。推出了“中国飞天”特刊,每天4个版,外加时政新闻一版,对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进入太空及返回情况,进行详尽报道。共发专刊15块,稿件200多篇。

同时,还组织实施了加快城市化进程新闻宣传战役,制定了方案,明确报道的重点、任务及部门分工。先后在时政新闻版开辟了“新举措、新突破、新发展”、“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时代先锋”、“兴起学习‘三个代表’新高潮、建设靓丽大银川”、“王有德的故事”等栏目,组织采写了“新区全接触”、“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银川建设”系列报道,以通版、整版的形式连续推出。结合重大的时政活动,策划了诸如北京路五十里长街通车、大团结广场竣工、人民广场等四大工程竣工的深度报道以及八大公园、七大广场的连续报道,以消息、侧记、花絮、本报评论员文章等,全方位报道了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大银川建设的巨大成就。

2004年,《银川晚报》继续加大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报道力度。一版开辟了“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栏,推出一系列文章,报道了银川市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和工作的新举措,以及基层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所创造的新经验,出现的新变化,展示的新面貌,涌现的新典型。全年共刊发新闻报道70多篇,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深入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民增收。先后刊发了40多篇报道。尤其是《三个人眼中的两个一号文件》整版推出后,不仅深受各级政府和农民的欢迎,而且还被区外多家有影响的媒体转载。开辟“加快城市化进程”、“兴工强市”专栏,通过消息、通讯、评论等形式,先后刊发100多篇文章。配合“七一”建党83周年推出“时代先锋”专栏,发稿40多篇;配合百日行风整治,先后刊发了300多篇报道;配合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发稿300多篇;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工作,先后刊发了60多篇报道。此外,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安排还开展了一系列阶段性、专题性的宣传报道。

2004年《银川晚报》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规范时政报道,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为了贯彻区市党委宣传部关于改进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的精神,报社制定了11条改进措施,对主要领导活动、会议报道、领导排名、稿件送审、重大批评报道的把关,均作出详细规定。在保证日常动态报道的同时,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策划,不断提升时政新闻报道的质量。二是通过加强新闻策划挖掘新闻资源的价值。报社专门成立了新闻策划中心,承担重大主题策划和日常报道策划。先后报道了“祖国第一旗”在南门广场及各县(区)的升旗仪式及人民群众踊跃观看升旗仪式的情景,并于9月28日“国旗在我心中”为题,增出了8个版的国庆特刊。第十三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前,先后刊发有关专版10多块,动态消息30多篇。电影节期间,除了在一版刊发开幕、闭幕等重要新闻外,还连续推出了5期《星光大道》电影节特刊,共用了40块版,全面报道了各项活动以及明星们在银期间的活动情况。因报道量大、社会效果好,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2004年《银川晚报》新闻作品获全国新闻奖5个,获省区级新闻奖108个,获西北地区和市级新闻奖45个。

2005年,银川市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全年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主要任务。《银川晚报》在时政新闻版开设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时代先锋性”、“身边好党员”、“永远的丰碑”等栏目,通过消息、通讯、评论、理论文章等形式,发稿300多篇,形成了报道的规模和声势。同时,狠抓典型报道。从抓身边的好党员、好典型入手,搞活报道内容,增强宣传效果。如李双成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记者深入采访几易其稿,报道感人至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APEC循环经济与中国西部大开发会议,是银川市近几年来承办的一次高规格的区域性国际会议。《银川晚报》围绕会议的前期准备、开幕、会议情况,宣传报道有点有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是在时政新闻版、经济新闻版开设了“银川喜迎APEC循环经济与西部大开发会议”专栏,发稿件30多篇。全面地报道了会议的筹备情况和宁夏、银川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二是加大对会议报道的力度。6月3日大会召开之后,即推出“和谐”主题彩色大通版,重点刊出了《APEC循环会议为何钟情银川?》、《APEC循环经济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拿什么来展示》等稿件,深入介绍了银川为会议的召开所做的不懈努力,并展示了银川的魅力。6月4日,针对前一天的演讲,又将主题定为“谋局”,以消息和演讲核心内容摘编的形式进行了全面的报道。6月5日,将报道的侧重点放在CDM上,以“清洁”为主题,推出了《老总,你引入CDM了吗?》、《谁是CDM的主角》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清洁发展机制的综述稿。会议召开期间,还在时政新闻版对会议的重大活动进行了全面的动态报道,并配发图片,共编发稿件60多篇,专版7块,图片30多幅。

同时,继续关注发展非公经济的报道,开设“加快发展非公经济大家谈”、“小本淘金”、“外地人在银川”、“创业故事”、“与老板对话”等栏目,编发稿件80多篇,专版10块,图片50多幅。配合银川市“五创”工作,在综合新闻版开设“全民参与五创,共建和谐家园”栏目,编发消息、评论,深度报道等稿件超过100篇。还采取开展“县(区)好新闻大赛”的形式,力求在县(区)的新闻报道上有新的突破,共发稿50多篇。此外,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宁蒙陕甘毗邻地区联席会议”、“汽摩节”、“宁夏经贸洽谈会”、“百车巡逻”等重大战役报道。

积极探索办报新思路  增强可读性与服务性 

《银川晚报》集党报与晚报的属性于一身,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同时,突出晚报的风格,本土新闻大做,社会新闻强做,反映群众呼声,传递知识信息,为丰富市民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力求在党报与晚报的结合点上有新发展、新突破。

举办各种活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其认知感和亲和力。2001年,开展了“我与彩票”、“优化投资环境大家谈”、“素质教育”、“兴工强市”、“金盾闪光”等征文活动,培养各层面读者的参与意识。文教部利用国庆长假,开展了“银川晚报小记者吃苦训练营活动”,组织来自银川市中小学校的83名营员到西吉火石寨乡,进行为期5天的吃苦体验活动,国庆后文教版分期刊发了部分小营员吃苦体验文章。不仅增加了报纸的可读性,同时也提高了《银川晚报》的知名度。副刊部成立了“银川晚报文学沙龙”,成功举办了“西北三棵树文学讲座”,发展、吸引了一批文学爱好者。2002年组织大型读者意见有奖调查,共征集到1700多位读者的建议和意见,整理归纳成3万多字的分析材料,为此后的版面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双结对双共建”活动中,尝试利用媒体的优势,为闽贺村双孢蘑菇销售寻找出路,免费刊登广告,疏通信息,打开了销售渠道,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

2003年,在《银川晚报》创刊15周年之际,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扩大了报纸的影响:举办《见证历史·记录时代》大型图片展,将《银川晚报》15年的历程,浓缩在200多幅照片中,制作成28块展版,在光明广场等地展出,有10万多人次观看了展览,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7月1日,以彩报72版厚报形式与广大读者见面,创新了宁夏报纸版数最高的记录;举办光明广场大型消夏文艺晚会,扩大了晚报的影响;在西夏王陵成功举办大型诗歌朗诵及研讨活动,邀请12名国内知名诗人及本地70多位作家、诗人、200多位读者参加,此次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国内12家网站、10家媒体均做了报道;出版《悄悄睁着的眼睛——银川晚报副刊作品集》,并兴办大型首发式,增强与读者的联系,加强了报纸的亲和力。本着“开门办报,广纳善言”的指导思想,进行大型有奖征求读者意见调查,共征集到1200多位热心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还分别召开了征求零售人员、骨干发行员意见会及中央驻宁媒体负责人座谈会,根据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制定出了版面改革方案讨论稿。

2004年举办了“众一杯喜看大银川”、大型有奖征文和“吉泰杯”建设大银川书画大赛及展览,大赛得到全国各地广大书画作者的大力支持,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征作品2200多件,经大赛评委的认真评选,有270多件作品获奖、入展和入选。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倡导在读者中成立“爱心俱乐部”,为需要帮助和乐意奉献的人架起一座桥梁,促成了许多充满爱心的好事,也采写了不少感人的报道。助残日期间,开展了“我有一个小小心愿”公益活动,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帮助银川市育智学校的孩子完成他们的一个小小心愿。专刊部与心理研究单位共同成立“心理氧吧”,面向社会招幕了60位心理援助志愿者,以爱和奉献、阳光和温暖为宗旨的志愿者阳光行动,首次在西夏区与低保户结对子,进行衣物捐助和心理咨询活动。2005年,在庆祝建党84周年、银川晚报创刊17周年之际,开展“心系读者”系列活动,在南门广场举办“银川晚报创刊17周年心系读者联欢晚会”,开展寻找忠实读者,与晚报同龄读者、爱心读者等活动,与读者互动,拉近了与读者间的距离。

开通三个热线,努力扩大新闻源。2002年5月,开通了96111市民免费电话,派专人接听,并抽调骨干记者成立专门部门,配备采访车、数码相机、小灵通、录音钢笔等,根据市民免费电话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采访报道,创办了“市民新闻热线”专版。2003年开通市民倾诉热线和投诉热线。倾诉热线的开通,使生活的困惑和情绪的波动有了一个说话的平台,其中不乏曲折感人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于是,晚报又适时推出“倾诉”专版,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而投诉热线的开通,加强了群众对报纸和采编人员的监督力度。

不断改进和加强通联工作。在巩固和发展通讯员队伍的基础上,2004年聘请41名特约通讯员,制定了有关奖励通讯员的办法,根据其见报稿件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提供新闻信息的采用率,分月、季度和全年评选优秀通讯员、十佳通讯员和功勋通讯员,并给予丰厚的奖励。为了增加新闻源,适应新闻竞争的需要,正式推出新闻“线人”奖励制度。这项制度的推出,激励了群众提供新闻线索的积极性,市民新闻热线的报料电话较以往有明显增加。

关注重大新闻,关注社会热点,增加特色专刊和周刊。在中国申奥成功、中国入世、中国足球出线的报道中,《银川晚报》抢速度,以大照片、大标题整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举行,晚报创办了“燃爆六月世界杯特刊”,从5月28日至7月2日,每天为铜版纸双面彩印,对赛事进程、各方评论、赛场花絮等做了全面报道,为广大球迷提供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为了增加报纸的可读性与贴近性,晚报在两轮扩版改革中,加大社会新闻的分量,全力打造特色专刊和周刊。2001年,“读者之声”专版在原来每周一期的基础上,增加为每周两期。2002年,整合版面又创办了“市民新闻热线”专版,后又调整为每天一期,并在版面改革中提出突出社会新闻、法制新闻的思路,对版式风格也做了规范。2003年版面改革时,将社会新闻版确定为每周7块,市民热线版每周7块,警法新闻版每周5块,同时又增加了新闻故事、记者行动、晚报荟萃等可读性很强的版面。2004年分A、B叠出版,A叠主打时政新闻,凸现党报特点;B叠则体现晚报特色,以社会新闻为主。2005年又将报纸分为A、B、C叠出版,B叠仍以社会新闻为主,关注生活,反映社情民意,C叠主打特色专刊周刊。做到了每天有一个特色周刊。

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做大本土新闻,做强社会新闻。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社会新闻往往是重点和热点,而且同样的新闻源,切入点和报道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新闻策划是对新闻源的挖掘和提炼,有着鲜明的导向。《银川晚报》重视新闻策划工作,除对一些重大活动进行主题策划外,还成功地策划了许多社会新闻报道。2003年社会新闻部策划的为庞妈妈找干女儿、保姆市场、除陋习、二手手机市场、放心食品、法律援助、社会求助等一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好评。科教文体部策划的“中高招”教育专业性版块,以本地名家指导为主,辅助以网上的教育专家辅导和教育相关的心理及生活服务,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另外,策划反映人间真情的报道、群众关心的生活热点报道也广受好评。为了给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化解他们的生活烦恼,策划在“热线·新闻版”和“热线·生活版”相继开设了“关注供暖”、“维权前沿”、“帮你办”、“身边事当回事”、“温情提示”、“教您一招”等服务性很强的栏目,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

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银川晚报》开展积极的舆论监督,帮忙不添乱。除开通热线电话,增设有关的版面外,还要求记者采访时把重点放到基层,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老百姓的声音,为他们排忧解难。对不宜公开见报的批评稿则采取发内参的形式进行舆论监督。2004年又拓宽渠道,与市政府督办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写和刊发了一系列舆论监督稿件,促进问题的解决。有些稿件见报后被多家媒体转载。

两轮扩版  分叠出版  提高核心竞争力  彰显两大优势与特色 

为了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银川晚报》从2001年开始,将每天报纸的出版时间由下午14:00时调整为凌晨5:00时,报纸的投递时间相应从下午改为早晨,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和读者的阅读习惯。2002年,在广泛征求读者意见的基础上,对版面进行大胆改革,将每天16个版逢周二、五扩为24个版。这次版面改革每周新增32个版,削减14.5个版,改动2个版。新改版后的晚报努力提升时政新闻格调,拓展经济、生活新闻报道,突出社会、法制新闻,力求副刊雅俗共赏。同时加大了本土新闻报道力度,重新整合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教科文体新闻,做大做强银川新闻,使本土新闻居宁夏各报之首。为了统一版式,体现报纸的整体形式美,还制定了《银川晚报版式改革方案》,使全面改版后的《银川晚报》令人耳目一新。在北京召开的报纸版式研讨会上,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2003年,《银川晚报》又进行了二次改扩版。根据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反映,制定出版面改革方案,经编采人员三上三下的讨论研究,对方案做出进一步完善。10月22日,《银川晚报》全面改扩版,周一至周五扩为24个版,每周增加版面31块,整合撤并版面26块。

在改扩版的同时,晚报将作为形式的版式提上重要地位,明确版式的风格,彰显报纸的个性。按内容划分3大版块(每日新闻版块、专题专刊版块、副刊版块)进行分类包装,强化新闻版的视觉元素。对报头、版头、报眉重新设计,突出庄重大气、简洁明快的风格和清新、雅致的特色。

2004年,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银川晚报》分A、B两叠出版发行。此后,又对B叠的版面、版式进行了改进。2005年,《银川晚报》又分A、B、C叠出版。这次分叠的最大一个亮点是将专副刊归类包装推出C叠。C叠主打特色专刊周刊,使专副刊新闻化、人性化、生活化、大众化、强化服务性,提供各类实用资讯。至此,《银川晚报》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个性化越来越鲜明,竞争力越来越强。

全面推行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002年,推行新的人事制度改革。经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谈话等9道程序,产生了通过竞聘上岗的18名中层干部,实现了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随后又在全体职工中推行双向选择工作,并重新对编辑、记者岗位进行了核定,记者由原11人增加到27人。还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考的方式,新招聘了7名记者。在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对分配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按照“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奖罚分明”的基本原则,加大工资中活化比例,设立岗位工资,从档案工资中划出部分进入岗位工资分配。在确定岗位工资时,坚持向一线倾斜。打破无量化人员岗位工资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局面,根据岗位确定不同的岗位系数。通过月考核,确定不同等次,与收入密切挂钩,拉开档次,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2003年,对采编、行政、经营运行机制进行了改革,定机构、定岗位、定职责,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机构,经营部门按照公司制改造,进行市场化运作。成立考核委员会,坚持按日、月、季、年对新闻作品和版面分为A、B、C、D四个等级打分,并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奖优罚劣。使编采部门和编采人员的工作任务量化考核更加科学、规范、公开、公正。

2005年,全力推行以中心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改革。借鉴全国其他报纸成功实践的中心制,压缩了原有机构设置,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使报社原来的编采、行政后勤部门12个(不包括经营部门)仅保留了6个。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构,成立经营管理委员会,对各经营实体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指导、管理、服务。建章立制,出台了《各经营实体开发经营项目管理办法》、《经营实体聘用人员管理办法》。

随后,又组织实施了第二轮人事制度改革。有28人经公开报名竞聘中层干部,经过资格审查,有24人符合竞聘条件。通过9道竞岗程序,最终竞聘上岗各部门正职6人、副职9人,比原来各部门正职12人(不包括经营部门)、副职8人,减少了5人,有7人落聘。在双向选择过程中,报社确定了各部门的岗位职数和人数,并予以公布。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择优选择工作人员,而全体职工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部门和岗位。修改出台了《银川晚报社内部工资分配试行办法》,完善了《新闻作品考核条件》,调整了考核运行模式,改进了考核办法,增设了两名专职评报员。对新闻作品的考核评定标准也做了较大修改,使之更易于操作和把握。调低了记者的工作量,取消不同职称的限定,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

五年来,报社制定的重要规章制度有:《银川晚报社干部理论学习制度》、《银川晚报出版程序规定》、《聘用人员管理办法》、《关于失实报道处罚的暂行规定》、《差错认定及有关细则》、《通讯员稿酬标准及发放办法》、《责任编辑岗位职责》、《新闻作品考核条例》、《银川晚报社经营管理规定》、《银川晚报社财务管理制度》、《银川晚报社社务公开实施细则》、《银川晚报社值班编委岗位责任制》、《关于失实和漏发新闻的有关处理决定》等,使内部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

大力发展报业经济  增强自身实力 

报业的发展离不开报业经济的有力支撑。五年来,《银川晚报》广告收入逐年增加。2001年广告收入达379万,2002年广告收入达600多万。2003年3月,成立宁夏金策报业广告有限公司,公司经理实行竞聘上岗,风险抵押,广告经营实行公司化运作,广告经营收入达820万。2004年,广告收入狠打翻身仗,抓策划、抓管理,先后推出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5·1旅游消费专版、5·17电信日、八报联动、银川首届IT数码文化节、2004质量风暴等大型策划,并为20多家企业提供了全程策划服务,当年广告收入越过千万元大关。2005年广告收入更是达到创记录的14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报社各项事业的发展。

发行关系到报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是报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银川晚报》重视发行工作,曾多次调整发行方式:交邮局发行,自办发行,或邮局与自办发行相结合,或以自办发行为主、邮局发行为辅。2001年发行量达2.2万份,2002年对发行部主任实行公开竞聘上岗,风险抵押的方式,发行量达2.5万份。2002年7月,成立宁夏每日同行报刊发行中心,主营报刊批发、零售、兼营家政服务、物资配送等业务,实行企业化管理、公司化运作,2003年发行量超过3万份。2004年发行量为3.2万份,2005年发行量接近4万份。发行量的逐年上升为广告收入逐年增加提供了有力保证。

报纸印刷是《银川晚报》最大的支出项目,每年都超过500万元,一直由宁夏日报印刷厂承印。随着报业竞争加剧,2004年5月,报社决定建立自己的印务公司。不仅大大降低了报纸的印刷成本,同时还承印《吴忠日报》、《阿拉善日报》等5份以上其他报纸,成为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积极推动技术进步  成功创办银川新闻网 

多年来,银川晚报社一直致力于技术进步。2002年4月底至6月初,筹措资金对采编系统进行升级换代。操作系统由win31升为win98、winme,组版系统由维思升级为飞腾。另外还对照排中心及各办公室网络线路进行了改造。2003年9月,对新闻出版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了新闻采编系统、组版系统,新建了资料检索系统和电子发布系统;购置了服务器、激光印字机、路由器、防火墙、戴尔电脑等。通过这次技术改造,新闻电子出版系统和技术设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银川晚报》早在1998年就创办了“银川晚报网络版”,成为全国率先上网的第127家报纸和自治区首家报纸。2002年12月对网络版进行全面改版。2004年3月24日,由银川市委主管、市委宣传部主办、银川晚报社承办的“银川新闻网”开通。这是银川市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4新闻媒体,是立足于银川地区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和区域性门户网站。“银川新闻网”开通后,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以文字、图片、动画、电影等多种手段宣传介绍银川市富饶的资源、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全市人民建设大银川的精神风貌,集休闲、娱乐、旅游等内容为一体。网页上还设置了读者留言、网上投稿、在线订阅等互动性栏目,并建立了企业电子邮件系统,充分发挥了网站的交互性、及时性的特点。“银川新闻网”已与国内3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网签订了独家合作协议,并加入了中国城市网站联盟。

整合《银川广播电视报》  开创银川报业新局面 

为了整合银川市报业资源,经2004年11月19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决定将《银川广播电视报》整建制划转银川晚报社。晚报社积极做好划转人员的工作安排和广电报的出版工作,并于2005年元月对广电报的版面进行了调整。银川晚报社计划利用广电报的刊号,申办一份经济类的都市报。这项工作正在积极进行。整合《银川广播电视报》,有利于形成集约效应,有利于做大做强银川报业,开创银川报业新局面。

五年来的基本经验 

第一,改革为报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五年来,《银川晚报》从新闻改革入手,进行了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两轮改扩版,分叠出版,使报纸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宁夏报业中独树一帜,成为宁夏的主流媒体,在读者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同时报业经济也有很大发展,比“九五”末增长了近4倍。因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宣传报道任务,多次受到自治区和银川市的表彰奖励。

第二,创新是提升报纸竞争力的核心。为了适应日益加剧的报业竞争,《银川晚报》五年来进行了办报思路创新、版面版式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在党报与晚报的结合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增强读者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打造特色专副刊,既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又以生动活泼的内容和形式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在管理上引进激励与约束机制,焕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极大地提升了报纸的竞争力,促进了发行和广告的快速增长。

第三,加强队伍建设是报业不断发展的基础。报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思想好、专业强、素质高且训练有素的编采队伍和经营管理人员。《银川晚报》重视编采队伍建设,既对他们严格要求、严格考核,又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多年来,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机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曾数十次举办各种学习讨论,邀请有关专家和领导讲课,利用编前会通报宣传动态,学习有关文件。积极参加各种新闻大赛,给编采人员定任务、压担子,鼓励他们干中学、干中用,在新闻实践中增长才干。从2001年至2003年,三次参加中国晚报协会组织的热点新闻大赛、要闻大赛、“三特”新闻大赛,报社两次获组织奖,有9篇稿件分获一、二、三等奖。通过这些大赛,培养了编采人员的新闻敏感性,使他们熟悉各种新闻文体,提高了业务能力。

第四,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是报社业发展的根本。报纸肩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凝聚人心,团结鼓劲的社会责任,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通过市场实现它的价值,市场占有率制约着经济回报率。实践证明,广大群众希望通过报纸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了解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获取信息和种种资讯。满足这种需求,报纸的功能就能最大化。《银川晚报》多年来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不动摇,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动摇,坚持党报的性质、晚报的风格不动摇,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不动摇,报纸覆盖面从机关、企事业单位,进入社区家庭,市场占有率在银川地区最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报社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促进了银川市“三个文明”建设。

                                                                                             承编单位:银川市晚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