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 银川市共争取自治区农业项目资金 1.6 亿元, 市本级财政安排农业项目资金 6000 万元。 其中, 用于设施园艺资金达 2000 多万元。 全市设施园艺产业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指导服务, 稳步推进 “扩规提质增效” 工程, 新建扩建设施园艺园区 30 个, 计划新发展设施园艺 4 万亩, 实际落实 5.2 万亩, 全市设施园艺生产面积达 29 万亩。 奶产业“铸龙工程” 稳步推进, 实施了品种改良、 出户入园等项目 , 新组建成立银川市奶产业协会, 利益联结机制日益增强。 扩大优质特色蔬菜种植规模, 引进和建设 3000 亩供港蔬菜基地、近 1 万亩温州 盘菜基地等项目 , 全市露地蔬菜种植面积达 26 万亩,同比增长 10%。 搭建兴泾、 良田、 闽宁、 灵武 4 个养殖业贷款担保平台, 贷款融资 3000 万元以上, 推动牛羊规模养殖。 建设贺兰万亩寇家湖生态渔业示范园和“黄河金岸” 一批大水面养殖基地,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17.5 万亩, 水生植物种植面积达2 万 亩。 建设6个标准化繁育中心, 推广稻蟹生态种养技术, 落实稻田养殖河蟹面积 2.8 万亩。 扩大长红枣产业基地建设, 新增种植面积 1.1 万亩, 总面积达 12 万亩。 依托兴唐、 昊王米业等龙头企业, 推进土地流转, 建设 3 个有机粮食生产示范基地, 面积 6300 亩。 引进甘肃敦煌种业、 先锋种业、 上海种都种业等制种企业到银川 市建设种子生产基地, 全市玉米制种达 3 万亩, 瓜菜制种5000 亩。 全市优质水稻订单收购 1000 亩。 引进张裕、 德龙等酿酒龙头企业入驻建设基地, 新发展酿酒葡萄 1.4 万亩。 是年, 全市农业总产值达 64.9 亿元, 比上年增长 7.6%; 完成农业增加值 35 亿元, 增长 8%;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6000 元, 达 6160 元, 增长 14.3%, 增幅名列全区第一。 是年, 全市粮食总产量 90 万吨。
2011 年, 银川市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 加快建设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87.64 亿元, 同比增长5.3%;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7070 元, 同比增长 14.8%, 为“十二五” 时期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永宁县列入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加快了全市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2012 年, 银川市围绕发展“三精” 农业, 突出科技支撑、 龙头带动、 园区引领, 加快优势产业开发和特色产业培植, 优质、 高效农业快速发展, 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有了新的提高。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94 亿元, 同比增长 5.6%;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8130 元, 同比增长 16%。 全市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 12.11万公顷, 粮食作物总产稳达 88.63 万吨, 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2013 年, 银川市继续大力发展“三精” 农业, 实现农业生产总值99.94 亿元, 同比增长 5%; 农民人均纯收入 9036 元, 同比增长 12%。一是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优势特色农产业已占农业总产值的86%以上。 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提高。 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201 家, 新培育家庭农场 53 个,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 485 个,农业大户 1468 户, 辐射带动农户 10.15 万户。 三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扎实推进。 四是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 整顿农资市场 64 个次, 检查农资经营网点 603 个。 截至目前, 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94 个, 绿色食品 106 个, 有机产品 24 个, 地理标志认证 5 个,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 认证农产品共计 429 个, 累计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 174.2 万亩, 占全市耕地面积的 91.7%。 五是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 全力打造了贺兰新平园区信息化建设亮点工程,实现了农业物联 网 自动信息化管控、 视频监控、网络触摸屏查询 、农产品质量安全二维码追溯四大功能。
银川市“订单农业” 从 2000 年开始兴起, 此后迅速发展。 截至2014 年 7 月 , 已发展品种有粮食、 蔬菜、 水果、 林木、 饲草、 种子繁殖、 中药材等, 订单种植面积达 10140 万亩, 总产值达 214094 万元。这时期的产业特点: 构建起生产、 加工、 销售各环节协调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新体系, 订单农业全面推行, 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 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
(四) 优化农业结构、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阶段
这一时期是从 2014 年开始的, 其发展方向是“一县一业”, 推进产加销深度融合, 优化升级, 提质增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提出了我国改革发展的新任务与新要求。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四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自治区提出 围绕“一个目标、 四个突破”, 以“一特三高” 为引领,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一县一业”, 推进产加销深度融合, 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努力打造宁夏农业的升级版, 制定了 《农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推进方案 (2014~2017 年)》。 银川市委、 市政府也制定了 《2014 年全市农业重点工作扶持政策》 , 进一步明确了特色产业发展思路、 目标和措施。 2014 年 1 月 , 银川市依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 1 号) 文件精神和 《银川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要求充分认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展的重大意义, 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上来, 全面推进“三精”农业发展, 把精力和干劲用到发展“三精” 农业上来。 抓紧做好各涉农项目的规划完善工作, 在工作中树立使命感、 责任感和紧迫感, 振奋精神, 抢抓机遇, 推动全市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努力开创农业工作新局面。 全市各县、 区迅速行动,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积极落实这一新的开创性规划。 如: 灵武市农业局确定以 走开放内 涵式发展路子, 以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为核心, 做精“一优四特” 产业,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突出做精增效, 提升以有机大米为代表的优质粮食生产加工现代化水平。 有机稻生产面积 6 万亩, 建设有机稻生产基地 15 个, 规划建设滨河粮食生产加工物流园, 推进绿色有机基地、 产品认证达到 2 万亩以上。 以“上滩韭菜” 为代表的瓜菜产业。建设蔬菜基地 6.5 万亩, 新增设施农业 0.2 万亩, 新建露地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 0.2 万亩, 建设集中连片蔬菜示范基地 8 个, 建设银川市级惠民蔬菜基地 1 个。 以鲜食甜糯玉米为代表的外向型产业。 推广鲜食甜糯玉米种植面积 2.5 万亩, 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 6 个, 订单履约率、 商品转化率达到 100%。 以健康养殖、 稻田养蟹为代表的适水产业。 推广稻蟹生态立体种养模式 2 万亩, 池塘健康养殖 1.9 万亩。 以西瓜杂交制种为代表的种植产业。 建设玉米、 水稻、 西瓜、 黄瓜制种面积 3 万亩, 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