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党史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第二篇 银川市农业产业化改革与发展史(下)

2016-10-19 15:56

(二) 龙头企业建设得到强化

银川市认真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振兴工程, 现代市场主体逐步发育成熟, 流通体系逐步完善, 组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 基本形成了现代农业经营机制。 其中, 亿元企业达到 25 个, 5000 万元企业达25 个。 全市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 8 家, 自治区级 81 家, 市级 199家。 初步形成了粮食、 乳品、 枸杞、 葡萄、 畜产品等较为完备的加工体系。 截至 2012 9 月底,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 445 个, 合作社会员 53576 人, 占全市总农户的 31.6%, 与 2008 年相比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248 个, 新增会员 19041 人, 合作社会员占全市总农户的比重增加了 10 个百分点。

目前, 银川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 7 个、 中国名牌产品 2 个, 长枣、 淡水鱼、 花卉、 有机大米等一批名特优农产品出口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着力发展农村新型经营组织, 制定印发了 《关于开展培育家庭农场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全市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已达 101 新培育家庭农场 53 个,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 485 个, 农业大户1468 户, 辐射带动农户 10.15 万户。 完成流转土地面积 3 万亩以上目标任务, 土地流转总面积 46 万亩, 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 42%。 市农牧局与宁夏泰信农村资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举办银川市首批合作社政府担保资金放贷接洽会, 累积发放贷款 123 笔, 共计 2130 万元, 提前完成年度担保贷款发放额度 2000 万元的目标。

2014 年, 银川市共有龙头企业 207 家, 实现销售收入 111 亿元,占销售总额的 45.8%, 净利润 197817 万元。 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净利润 116471 万元, 占净利润总额的 58.9%, 创汇 49876.5 万美元, 上缴税金 70276.7 万元。 中介组织实现销售收入 46103 万元, 专业市场实现交易 额 237170 万元, 净利润 3487 万元, 上缴税金 263.4 万元。产业化经营的兴起, 延伸了农业产业链, 推动了规模化、 专业化生产和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三) 科技支撑农业发展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取得新突破, 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得到有效整合, 管理体制得到理顺, 队伍得到加强。 市、 县、 乡 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共有 530 余名农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承包活动, 占农技人员总人数的 85%。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57%, 农业机械化率达 83.5%农业标准化、 品牌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农业标准体系, 累计认定无公害产地 36 个、 无公害农产品 384 个、 绿色食品 123 个、 有机农产品 12 个、 地理标志产品 5 个。 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农民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008 年以来, 重点扶持建设了 100 多个种养殖示范园 区。2012 年进一步加大资金与政策扶持力度,建设了贺兰雄英、 永宁农丰8 个新建现代化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兴庆昆仑、 永宁供港蔬菜基地16 个改扩建示范园区, 贺兰雄英、 永宁农丰、 金凤区和顺新村3个设施园区非晶硅光伏太阳能温室示范项目建成并运行, 奶牛发情电子监测、 水产远程遥控、 自 动卷被机、 生物秸秆反应堆、 水肥一体化、 测土配方施肥等新设备、 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优势特色和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显现。

2013 年, 支持新建 6 个、 改造提升 19 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新工作方法, 实行局领导班子包园区、 包项目 、 包提升, 有力地促进了示范园区建设, 受到自治区副主席屈冬玉的好评。 加强县 (市区) 农业技术专家服务团队管理, 重新调整了 9 个专家团 队, 全市85%以上的农业科技人员在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推广服务,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57%, 农业科技转化率达 65%, 农业科技入户率达 75%

(四)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完善

围绕农牧业现代化建设, 集中投资建设了一批农牧业基础设施项目 。 建设了 30 多个种子种苗、 畜禽良种场,5 个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 20 多个各类原良种繁育基地、 种禽种苗繁育基地、 鱼苗繁育场, 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面加强了动 植物 疫 病 监 测 中 心(站、 实验室)、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农村信息化体系、 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沃土工程, 共改造中低产田 80 多万亩。 深入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 加强农机配置, 农机总动力达到了 177 千瓦。 积极实施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 天然林保护、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2013 年, 根据全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分布特点, 按照确定的新建、改扩建园区名单, 深入 23 个园区进行实地调研, 认真落实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对 7 个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园区实施了农业信息化建设。

(五) 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创新。 截至目前, 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 34.1 万亩, 比 2007 年末增加 29.9 万亩, 经营权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比重由 2007 年的 3.6豫增加到 32.1%涉及农户 45957 户 , 比 2007 年增加 34397 户 , 流转涉及农户占家庭承包经营总农户的比重由 2007 年的 8.3%增加到 35%。 在全区率先出台了 《银川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试行)》《银川 市农业设施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颁发了银川市农业设施经营权证, 探索实施了农业设施抵押贷款, 并开展相关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及农业设施价值评估等工作。 支农资金放大使用效果明显, 拓宽了农村融资渠道。 农业执法体系不断健全, 保护支持了农业的发展。
 
 

三、 经验启示

(一)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体, 也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 还是农村改革的主体, 是富于创造性的力量。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是确保农村改革和农业产业化顺利推进的首要条件。 从根本上看, 农村改革是广大农民的伟大创造, 无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 乡镇企业的兴起, 还是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以及新时期土地流转方式等都是农民的伟大创举。 农民的首创精神还表现在突破了城乡隔绝的藩篱, 走进城市成为产业工人或第三产业的主力军, 为城市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 中央和自治区以及银川市委、 市政府不断总结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经验, 把它转化成为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并以此推动农村改革和农业产业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这是历史的经验。

保护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30 多年农村改革之所以能够稳步推进并取得巨大成就, 最重要的就在于始终把实现、 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无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还是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以及农村税费改革, 每一次改革都是赋权于民、 让利于民、 还利于民的过程, 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促进了农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反之, 当农民的利益受到伤害的时候, 就会大大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如 2000-2003 年, 由于农民税费负担过重, 生产成本过高, 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到2003 年, 宁夏粮食总产量跌到 270 万吨。 自 2003 年以来, 国家实行“两减免、 三补贴” 改革政策, 使农民得到了好处, 农民生产积极性再度提高, 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 2007 年达到 323 万吨, 创历史新高。 实践证明, 实现好、 维护好和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 是农村改革和农业产业化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 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把实现好、 维护好和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经济上保证农民的物质利益, 在政治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农民群众追求自身利益和改善农村面貌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试、 允许看、 不争论, 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 及时总结和推广他们创造的鲜活可行的经验, 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引向深入。

(二) 生产关系的变革、 政策的制定, 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前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回顾农村改革发展过程, 实质上是一个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以及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其根本就在于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 片面夸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 导致农村工作走了弯路, 给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农村改革开放发展 30 多年, 各地坚持从农村生产力实际和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实际出发, 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理顺了农村生产关系, 才有 30 多年农村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实践证明, 党的改革举措和农村政策, 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 就能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反之, 就会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 必须尊重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党的各项政策都必须始终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前提。

(三) 先进科技的广泛运用 , 是农业、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 主要因素

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改变了传统农业现状, 着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2010 年, 银川市建立起产业门类齐全、 综合服务水平较高、 覆盖各个农业领域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全市农业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由 20 世纪 50 年代的 10%提高到“十一五”期间的 40%以上。 随着科技在农业中的广泛运用, 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信息化体系势在必行。 以信息化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切入点, 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园区开展农业物联网建设, 通过生产过程全方位监控, 全面掌握设施园区、 牧场及水产养殖基地的生产状况, 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可视化、 数字化、 智能化和精准化,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完善农业信息平台建设, 扩大银川农业网信息容载量, 逐步实现全市农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探索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有计划地引进京东商城、 阿里巴巴、 智慧社区等国内知名电商, 逐步形成宁夏农产品走出区外、 城市农需品进入社区的销售链条, 减少中间流通环节, 扩大销售渠道, 切实提高农业企业和农民经营性收入, 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力发动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