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党史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第五篇 银川市交通运输改革与发展史(二)

2016-10-25 15:37

10 月 , 长庆气田到银川输气管道通气点火。 1999 1 月 , 银川城区东部民用天然气正式通气, 管道全长3.7 公里, 发展用户 1.5 万户 。 2000 年, 宁夏大元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宁—银川 椎219 毫米输油管工程开工建设, 10 月建成。 年供气能力超过 1 亿立方米。

银川水运在“八五” 期间有了一定的发展。 1992 年拥有各种船舶158 艘。 2000 年营运船舶全部实现钢质化和机动化, 主要以旅游为主, 渡运为辅, 尚无货运。

1991 6 月 , 银古一级公路暨银川黄河大桥开工, 1994 7 竣工通车。 1991耀1994 年, 银川市先后投资 1140 余万元完成永固至通贵公路、 银川至横城渡口 、 银古一级路——永南村公路及 47 道涵洞4 座小桥兴建改建工作。 1995 年, 总投资近 5000 万元的长城路和总投资 910 万元的银新南路竣工通车。 1995 年底, 银川市公路好路率达到 81.9%, 综合值 97.3 分, 县级公路达到 17 条, 总长 220 公里,其中柏油路 15 180 公里,乡乡 通柏油 路。 2000 6月 , 石中高 速公里姚 伏至叶盛段正式全线 通车。 截2000 年底,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 1318 公里, 比“八五” 末的 1995 年增加 310.2公里, 公路网 络结构 基本形成。 公路密度由 “八五” 末期的 29 公里/百平方公里上升到 36.2 /百平方公里, 实现了“货流其畅, 人便于行” 的目 标。

城市路网日新月异。 1991-1992 年, 先后拓宽改造新建解放东街、兴洲路、 宁朔南路、 同心路、 纬二路、 益民巷、 军干所路等, 全长6485 米。 1994 年建设的银古路段为双向四车道, 全长 969 米, 标志着银川市没有双向四车道路历史的结束。 1995耀2000 年, 先后改造拓宽、 新建银新南路、 民族街、 解放街、 进宁街、 新华街、 北环路转盘、 永康巷、 山河湾、 胜利街、 文化街、 东环路、 北二环路、 文萃路、 湖滨西街等道路。 这些主要街道的建设和拓宽改造, 有效地提高了城市道路的通达能力。同时每年还选择一些群众要求迫切的小街巷进行改造, 改善群众出行环境。

1996 6 月 , 19 路公共汽车开通, 结束东环路不通公共汽车的历史。 1999 2 月 , 银川第一条公交环城线路 20 路公交车开通;2000 11 月 , 银川首条无人售票公交线路开通。 到“九五” 末, 公共汽车拥有量增至 532 辆, 比 1995 年增加两倍多。

这一时期, 银川市还探索建设货客运输综合服务体系。 1992 年,经自治区交通厅和市计委批准, 投资 1000 万元, 在东环路建设 9000平方米的银川市货运信息服务中心, 逐步形成集货运、 停车、 仓储、汽车配件经销、 信息咨询、 饮食服务一条龙的银川市货运总站输服务体系。 随着城市区域不断扩大, 按照“客走市内, 货走外环” 的原则, 将其改建为客运总站。 1999 年整体搬入南门汽车站进行运营。 “九五” 期间, 改建、 扩建小型汽车管理站点 4 个, 解决了因地处闹市, 严重影响交通秩序的联运车站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 20 年的艰苦奋斗, 银川市交通整体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初步形成了多种运输方式衔接、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改变了乘车难、 运输难的被动状况, 大大增强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要想富、 先修路” “公路通、 百业兴”, 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三) 区域性交通运输中心建设阶段

进入新世纪,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使西部地区成为全国最具机遇和活力的地区。 银川市作为国家确定的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点发展城市和国家级经济试验区, 孕育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2 6 月 , 自治区党委在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银川市作为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 经济、 文化、 信息中心, 要加快发展, 努力增强实力, 扩大城市规模, 完善基础设施, 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自治区调整了行政区划, 将灵武市划归银川市代管, 银川市属三区重新划分行政区划, 城市建成区面积由 200052.05 平方公里扩大到 94.96 平方公里, 城市面积扩大了 近一倍。面对机遇, 银川市委、 市政府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制定 《关于加快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提出 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到 2005 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 78 平方公里, 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8.5 平方米, 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1420 公里, 全市实现村村通柏油路”。 由此, 银川交通运输事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阶段。 2006 年, 中共银川市委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银川建设成为西北最适宜居住、 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决定指出 : “基础设施是建设‘ 两个最适宜’ 城市的基础条件, 必须坚持‘ 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高水平管理, 强化交通基础功能, 加强交通管理, 突出城市道路交通、 客运物流、 公共交通三大功能,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建成绕城高速公路, 完善城乡 路网建设改造, 努力增加直达航线, 构建航空、 铁路、 公路三位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进一步为银川交通事业的大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这一阶段银川交通运输事业在发展战略上呈现出两个特点: 一是“十五” 时期以把银川做大做强做美, 实现“一年有一个新变化、 三年上一个新台阶、 五年有一个大发展” 跨越式发展为特征的大银川、 大交通建设; 二是“十一五” 时期以丰富发展内涵, 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建设“两个最适宜” 城市为特征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中心建设。

1. 铁路建设

2002 8 月 , 银川火车站新型货仓竣工交付使用, 铁路货车可直接进入仓库作业。 10 30 日 , 银川火车站货场微机管理系统升级改造为图形化管理系统竣工验收, 新增集装箱动态跟踪、 整车货物货位图形化等十大功能。 2002耀2008 年, 银川火车站货场连续六次获得铁道部“五星级优质货场” 称号。 2006 年, 太 (原) 中 (卫) 银 (川)铁路开工建设; 包兰线铁路宁夏段复线改造工程完工;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鸳鸯湖矿区铁路正式开工建设。 2009 2 29 日 , 银川火车站改造正式开工建设。 2010 8 月 , 银川南站站场全部开通, 12 15日 , 太中银线引入银川南站并开通使用。 截至 2010 年底, 银川 火车站旅客发送量 299.22 万人, 货物发送量 302.32 万吨, 运输总收入80458.08 万元。

2. 民用航空

2004 10 月 , 银川河东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 2007 年底投入试运营。 截至 2007 年末, 河东机场已开通航线 24 条, 每周有 40多个航班飞往全国 10 多个大中城市。 2008 6 月 , 可以保障 10 个航班同时进港的 T2 航站楼正式投入运营, 改扩建高速公路通车。 河东机场的快速发展为银川发展空港物流, 规划建设宁夏空港物流园区奠定了基础。 2010 年, 首届区域机场合作峰会在银川召开, 吸引了陕甘青蒙晋等省的 15 个机场以及多家航空公司参会。

3. 运输管道

2001 年被自治区列为“九五” 规划重点项目的陕甘宁气田至银川输气管道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使用。 2011 11 月 , 银川市开始实施清洁能源计划。 2003 年, 宁夏哈纳斯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随新建道路同步实施燃气管网规划建设, 建成了以北京路、 上海路为主的东西供气主干线, 以黄河路、 怀远路为辅的供气干线。 当年银川中油精诚燃气公司 沿丽景街建成一条为加气站供气的专用管线。 2006年, 宁夏兰星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次高压管线 15800 米。 2007年, 银川 市城市用气达到 8.15 亿立方米。 2008 7 9 日 , 银川市天然气高压管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总投资 33871 万元, 年供气 12亿立方米, 是西北第一个建设天然气环城高压线工程的城市。 2009年, 宁夏兰星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中压管线 16145 米。 与此同时, 长庆采气一厂银川供气站, 沿原永宁县区域的高压输气管线建设一条长度为 22 公里的高压输气复线。

4. 水路运输

2005 年, 银川市行政区域内有 6 个黄河渡口 (仁存、 望洪、 东和、 月牙湖、 新渠、 溜头山), 8 个水上旅游区 (金水旅游区、 玉泉湖旅游区、 鹤泉湖旅游区、 宝湖旅游区、 西湖旅游区、 月海湖旅游区、鸣翠湖旅游区、 灵武小西湖旅游区), 全市水上年渡运旅客 8 万人次。认真做好水上交通安全工作, 对全市船舶进行登记, 开展了渡口 、 渡船的安全管理专项整治、 低质量船舶专项整治、 水上危险品运输专项整治工作。 2008 年, 开展了银川地区水路运输量调查, 共调查渡口 4个, 渡船 5 艘, 水运企业 8 家, 客运船舶 60 余艘。 2009 8 月 , 黄河流域九省区 (青海、 四川、 甘肃、 宁夏、 内蒙古、 陕西、 山西、 河南、 山东) 航运管理部门及交通运输部黄河水系航运规划办公室联合签署 《黄河航运发展区域合作框架性协议》, 甘肃、 宁夏、 内蒙古三省区航运管理部门签署 《甘宁蒙三省区黄河航运开发建设备忘录》,标志着黄河航运联合开发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5. 公路建设

2002 年, 原银古一级公路改建成高速公路, 直接与古王高速公路连通 , 打通 了银川 的东出 口 。2003 年 , 银 川市 区 至河 东机场 高 速 公 路 建成 通 车 。 2004年 , 银 古 高 速公路向 西 延 伸段 的 银 川 南 环高速公路通车。 2005 年, 姚叶高速公路继续向南延伸。 2008 年, 全78.8 公里的银川绕城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11 月黄河银川 段标准化堤防正式启 动, 于 2009 10 月 全线完工。 2009 4 月 “黄河金岸”建设拉开序幕。 2010 年, 全长 115.8 公里, 总投资约 4.77 亿元的银川市黄河金岸滨河大道路面工程开工建设。

这一时期, 银川市交通事业实施以国道和国道主干线为骨架, 发展完善“七纵九横” 公路网络, 加快县乡村道路建设的步伐, 同时全面启动 201 省道 (银川段) 绿化工程。 2001-2010 年先后完成望通、永黄等 50 多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 。 截至 2010 年, 银川市沥青路面公路通车里程 3797.7 公里, 其中, 国道 412.6 公里, 占公路总里程的10.9%; 省道 112.4 公里, 占公路总里程的 3%; 县道 348.3 公里, 占公路总里程的 9.2%; 乡道 1221.6 公里, 占公路总里程的 3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