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党史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第二篇 银川市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改革与发展史(四)

2016-10-27 10:32

(一) 卫生工作成就

1. 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经过多年的发展, 银川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服务设施设备、 卫生技术人员不断增加, 医疗技术、 检查手段、 人员力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特别是, 在全市推行了“先住院后付费” 诊疗服务模式, 减轻患者压力, 改善就医感受; 推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努力降低医疗费用; 引进了国际一流的卡瓦心脏手术和美容整形技术, 使银川人就近享受了国际一流的医疗服务; 与国际、 国内优势医疗机构联合发展专科项目 , 不断扩大医疗国际化水平, 并在滨河新区打造国际化、 高端化的国际医疗城, 为旅游医疗及患者提供高端的医疗服务, 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2. 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建立医疗卫生服务对口协作机制, 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政策, 依托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与县、 乡两级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基层卫生人员规范化培训和农村卫生工作人员定向培养, 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在全市努力建立起“15 分钟健康圈”, 居民只要步行 15 分钟就可抵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在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之间建立了“双向转诊” 机制, 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 大病进医院、 康复回社区” 的就医格局。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建设健康小屋, 免费为居民提供 16 项自助体检项目 。 加强国家、 自治区、 银川市重点专科、 学科建设和科研立项工作, 不断提升市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截至 2014 年底, 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专科 5 个、 重点学科 3 个、 自治区级优势专科 5 个、 市级重点专科 6 个、 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 4 个。 市属医疗卫生单位科研立项59 项, 国际合作技术 2 个。

3. 覆盖全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积极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 改扩建乡镇卫生院,建设村卫生室和标准化村卫生室。 全市共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所, 社区卫生服务站 77 所, 服务范围覆盖全市所有社区; 乡镇卫生39 所, 覆盖率达到 100%; 村卫生室 287 所, 覆盖率达到 100%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 157 所, 占全市村卫生室的 54.78%。 向广大居民提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4. 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 儿童接种率保持在 95%上, 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 全市重大疾病和疫情的监测预警能力不断增强, 建立了覆盖城乡 、 灵敏高效、 快速畅通的信息网络, 成功防控了“非典”、 甲流、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 对不明原因疾病、 鼠疫、 霍乱、 手足口病、 流感等重点传染病进行监测; 开展了4~8 岁儿童麻腮风疫苗强化免疫; 对艾滋病人实施了艾滋病关怀救治工程, 各类传染病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控。 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由2004 年的 935.54/10 万下降到 2013 年的 713.93/10 万。 成功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 公共服务范围不断扩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 9 33 项逐步扩大到 11 大类 50 项。 6个县 (市、 区) 积极创建综合防治示范点, 已有 5 个县 (市、 区) 创建成为自治区级慢性病示范区, 其中一个区已申报国家级慢性病示范区。 银川市被国家确定为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试点, 为流动人口提供了与银川市民同等待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6. 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在“十二五” 期间, 建成了覆盖全市的应急预案体系, 健全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 、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 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 构 建 统 一 指挥、 反应灵敏、 协调有序、 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健全应急管理法制, 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同时, 建立了覆盖全市的监测预警网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哨点, 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已实现了网络直报。 3 分钟接警出车, 覆盖全市的急救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急救管理属地化、 应急指挥一体化的模式, 有效处置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 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开展了包括普及健康素养知识、 开展公众健康服务、 加强慢病防控、 保障人民饮食健康、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推进城乡 环境综合治理、 加强控烟宣传和执法监督检查、 开展学校健康教育、 创建健康家园、 发展健康产业等 10 项内容的健康银川全民行动。 在社区、 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立示范点, 针对主要危险因素, 有计划、 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和干预活动。 全方位立体式地传播健康素养知识, 落实各项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改变城镇居民旧俗陋习, 倡导采取健康生活方式, 有序开展居民公众健康服务。 建立了城镇居民健康档案, 建档率达到 86.7%, 加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和自我健康管理指导。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努力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二) 计生工作成就

1. 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

用较短的时间, 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 低死亡、 高增长” 转向“低出生、 低死亡、 低增长”; 人口快速增长势头迅速得到遏制, 缓解了经济、 社会、 资源、 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人 口 压 力 。 人 口 出 生 率 从 1981 年 的 19.12译 下 降 到 2014 年 的10.38译, 人口自然增长率从 14.83译下降到 2014 年的 6.71%, 计划生育率稳定在 96%以上。 从实行计划生育以来, 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 缓解了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

2. 人口素质全面提高

全力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孕期优生筛查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 , 加强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普及, 扎实开展出 生缺陷干预工作, 出 生人口素质等人口 指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人口 增量的下降和放缓, 为提高人均卫生、 教育等公共投资和服务水平创造了条件。 全市出 生人口 缺陷发生率下降到 108.91/万, 出生人口 性别比降低到 106.77, 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降到最低; 人们的预期寿命在不断提高, 全市人均寿命提高到 76 岁。

3. 群众婚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建立与实施, 改善了计划生育家庭生产、 生活生育上的困难状况, 促进了城乡居民生育观念的转变, 带动了大批少数民族、 农民自觉自愿地放弃生育二孩, 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达 52988 人, 城乡居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意愿大大提高。 计划生育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提高了人口文化素质, 缓解了就业压力,改善了人民生活, 促进了妇女解放。 自 2014 年单独政策启动实施以来, 全市 2643 个单独家庭中, 申请再生育夫妇仅 550 对, 已生育只154 人, 占申请再生育夫妇的 28%。 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提高到94.18%的较高水平, 长效避孕节育率达 51.11%。 据专家测算, 计划生育的投入产出比为 1:80

4. 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改变了育龄妇女为落实基本国策所付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 (妇女忍受了生理上的不适、 生育上的徘徊、 生活上的艰辛), 改变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 (空巢老人、 留守老人、 孤寡老人生活上的困难, 失独老人精神上的打击, 老人们独居生活失落、 精神空虚)。

5. 人口红利持续释放

人口抚养比下降 1/3, 劳动年龄人口充足, 特别是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 为经济快速发展赢得较长时间的人口红利期。 据有关专家测算, 计划生育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贡献率达 1/4 以上。

6. 利益导向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在关注和改善民生、 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即由过去的单一“处罚多生” 转变到“处罚多生” 与“奖励少生” 并重, 让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更多实惠,通过利益导向引导群众提高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银川市委、 市政府先后下发了 《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的决定》《关于全面加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促进人口 长期均衡发展的意见》, 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在对接国家、 自 治区相关政策基础上提高奖励扶助标准, 扩大受益范围。 市政府设立“生育关怀资金”, 对城乡独生子女死亡的, 按照银川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放一次性抚慰金; 对农村双女户家庭子女意外死亡的, 市财政给予 5000 元一次性抚慰金; 对农村双女户 、 城乡 独生子女意外伤残的家庭, 市财政给予 3000~5000 元的一次性抚慰金。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利益导向政策体系逐步健全,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三、 经验启示

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医药卫生和计生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 必须建立和完善卫生计生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 医疗卫生制度体系建设时带有根本性、 全局性、 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 是否有一套系统、 科学的医疗卫生制度, 关系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成效。 改革要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 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强医疗卫生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 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药品供应体系及相应的运行机制, 形成“四位一体” 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同时, 按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要求, 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 完善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机构、 协调制度, 强化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 健全人口发展宏观调控体系, 创新人口服务管理, 健全人口发展政策体系, 改革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体系。 立足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不断完善人口政策。

(二) 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强化政府管理责任, 主要包括制定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规划、 政策、 法规, 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监管等。 而对于计生工作来说, 要完善稳定增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 稳定增长、 分类保障、 分级负担、 城乡统筹的保障机制。 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属公益事业, 人口和计划生育事务属于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要围绕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 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 自身管理与服务能力的提升、 公共管理等方面,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 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 政策性亏损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 支农、 支边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 逐步化解公立医疗机构债务, 严禁公立医疗机构举债建设。

(三) 必须加强基层机构建设和科技支撑建设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学科建设, 培养学科带头人, 加强对儿科、 急诊等人才紧缺科室的梯队建设。 加快培养基层医疗机构所需要的全科医生。 而对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科技支撑建设来说, 要开展较大样本量的流行病学调研, 开展生殖健康水平、 避孕节育产品效果和相关疾病及健康问题关联度的研究。 开展出生缺陷预防研究。建设监测点, 进行新生儿数据收集、 统计、 分析, 研究银川市重大出生缺陷与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的关系。

(四) 必须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管机制

要健全医疗卫生和计生工作监督执法体系, 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和计生监管机构能力建设,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和质量评价体系, 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入和运行监管。 同时要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测、 评估、 督导, “十三五” 时期加强对重大政策、 重大工程项目 的动态跟踪和实施效果的评估。 建立规划中期、 末期评估和修订机制。

(五) 必须增进家庭发展能力,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逐步提高家庭福利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例, 提高收入, 缓解家庭在婚姻、 生育、 养老、 居住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稳定家庭功能,增强家庭发展和抗风险能力。 以实施草原幸福人家示范村、 示范户项目 , 滚动扶持贫困计划生育家庭。 通过宣传倡导、 优质服务、 利益导向、 关怀关爱和民主管理, 推动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的生育文明、 健康促进、 权利保障、 能力发展和素质提升, 努力推动“计划生育、 优生优育、 文明富裕、 身心健康、 和谐幸福” 的新家庭建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