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党史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第三篇 银川市扶贫开发改革与发展史(四)

2016-10-27 15:24

生态移民阶段是银川市扶贫攻坚克难、 强力推进的重要阶段。 已经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 加快脱贫致富、提高发展能力、 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但同时还存在新搬迁生态移民人均收入水平较低、 移民增收难度较大、 搬迁建设任务重、 资金缺口大、 工程进度不平衡和社会管理亟待创新等问题和困难。 需要进一步加大机制体制创新。

二、 主要成就

30 多年来, 在自治区党委、 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 在银川市委、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经过移民地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艰苦创业, 银川市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 移民收入逐年上升

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工程, 其根本的目的就是通过易地开发使山区贫困人口在经济上脱贫致富。 据 20 世纪 80 年代初调查, 整个西海固山区尚有 70%的人口不能解决温饱, 人均收入 300 元以下的特困户 还40 多个乡 55.7 万人, 占 27.5%譹訛吊庄定居三年后, 就有 85%以上的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 其中 70%的群众温饱有余, 25%的群众人均粮食达 500 公斤。 譺訛2003 年, 银川市移民地区人均纯收入达 1203 元,1982 年吊庄前人均纯收入 78 元增加 1125 元, 增长 14 倍。 吊庄属地管理后移民地区农民收入大幅攀升, 2005 年全市移民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516 元, 同比增长 6.8%; 贫困人口由 2004 年的 6.6 万人下降到 5.4 万人, 减少 1.2 万人。 2009 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 2824 元, 年均增长 15%以上。 比全市农民年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 5 个百分点。 特别是 2004 年以来, 年人均纯收入在 1000 元以下的贫困人口由 1.1 余户 6.6 万余人, 下降到了 2009 年底的 3000 余户 1 万余人。 贫困发生率从 49.2%下降到 8.2%, 下降了 41 个百分点。 “十二五” 期间,银川市进一步改善移民收入增长机制, 产业扶贫做大规模效益, 移民收入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 特色产业收入成为移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其中产业开发中人均获得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 43%, 被群众称为“铁杆庄稼” 的劳务输出占人均纯收入的 40%以上。 2013 年, 移民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 生态移民人均纯收入 3838 元, 增长 15%吊庄移民人均纯收入 6503 元, 增长 24%。 收入增长的来源呈多元化。其中, 吊庄移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3422.5 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 1027.5元, 增长 42.9%, 占人均纯收入的 52.6%; 家庭经营现金收入 2556.4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 433.9 元, 增长 20.4%, 占人均纯收入的 39.3%人均财产性收入 301.4 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 19.4 元, 增长 6.7%; 人均转移性收入 502.9 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 143.9 元, 增长 26.2%, 占人均纯收入的 7.7%。 特别是吊庄移民人均纯收入接近全市农民人均纯收 6922 元水平, 标志着吊庄移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同步进入小康的梦想即将实现。

(二) 移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消费结构显著改善。 2013 年, 移民地区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435.3 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 852.3 元, 增长 15.3%。 八大项生活消费支出中 , 食品消费人均 2077 元, 增长 15.6%; 衣着消费人均 591.3元, 增长 28.8%; 居住消费 1029.6 元, 增加 13.0%;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 447.3 元, 增长 18.3%; 交通和通讯消费 873.4 元, 增长15.7%; 文化教育、 娱乐服务消费 424.1 元, 增长 6.3%; 医疗保健消727.1 元 , 增长 12.3% ; 其他 商品 和 服务 消 费 265.5 元 , 增 长11.1%。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吊庄之前多以土坯房和窑洞为主, 如今,住房已经经历了四代更替: 从土炕—土窑—土坯砖木房和全砖木房—新型轻钢结构农宅。 现在, 第五代钢筋混凝土的小楼房在移民吊庄也屡见不鲜。 家庭耐用物品增加。 吊庄之初, 从贫困山区搬迁来的农民几乎没有什么家当, 最好的家当就是从老家带来的老式柜子, 大多数农民都只背着行李卷就来到了吊 庄。 随着吊庄地区开发建设的深入,吊庄移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购买能力 不断增 强 ,购买用品由低档向中 高档发展,大型家具、 电视机、 手机、 洗衣机、 电风扇、 四轮农用车已经普及, 电脑、 汽车等高档消费品也走进了农户家中; 机引 农具农田机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农产品 加工、 脱粒、 运输、 播种实现机械化。 生活用燃料发生变化。 从 1986年的柴草粪便为主, 发展到 1995 年以燃煤为主, 到 2013 年以煤、 沼气、 太阳灶为主, 清洁能源入户率达到 100%。 村街面貌变化巨 大。通过改造旧庄点、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新农村建设等工程, 普遍建成了生态家园新村, 特色小城镇占移民乡镇的 40%, 宽阔整洁的街道上绿树成荫, 有农贸市场、 餐饮服务、 休闲娱乐场所、 村镇银行、 商业楼、 汽车站、 邮电所、 文化站、 学校、 医院、 老年人福利中心等等。从“穿新衣等过年” 到“想穿就穿”, 从“吃不饱” 到“吃得好”, 从“土马路驴拉车” 到“柏油路公共车”, 从“拉风箱烧柴火” 到“沼气太阳灶” 等各方面都有大变化, 处处洋溢着新农村的气息, 无不彰显着移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 移民基地生态环境发生显著变化

移民吊庄建设之初, 所选定的吊庄点兴泾镇、 兴源乡 、 闽宁镇、镇北堡等地, 都是灌区淡灰钙土和沙土壤, 土地沙漠化、 盐碱化十分严重, 自然灾害频发, 对周边灌区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为严重。 月牙湖、 狼皮子梁处在毛乌苏沙漠边缘, 干旱少雨, 风大沙多, 冬寒夏炎, 昼夜温差大, 自然灾害频发, 生存件恶劣。 吊庄移民迁入后, 采取拉土压沙、 秸秆还田、 挖沟排碱、 草障防沙、 引水灌溉、 沙壤回填、 发展养殖业、 增施农家肥、 产业结构调整、 种树绿化等措施, 对原有的荒漠化、 盐碱化、 淡灰钙土壤进行了综合治理, 解决了“年年栽树不见树, 年年造林不见林” 的难题,达到了房前屋后齐绿化, 田间地埂林网化, 沟渠路旁林网化的要求,道路林网化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不足 10%提高到 60%以上。 经过多年开发建设, 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结合, 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 昔日 的荒漠变成了绿洲, 有效地保护了周围老灌区农田 的 作物生长。截 至 2013 年 , 银川地区共安置吊庄移民和生态移民 121862 人, 占全市农业人口 635023 万人的 19.2%移民政策的实施, 不但让移出来的贫困人口 能脱贫致富, 过上小康生活, 也减轻了中南部地区人口 和生态压力, 宽松了生存环境, 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也为银川市聚集了人气, 创造了财富, 使山川社会经济多了交流、 互补、 融合, 缩小了山川发展的差距, 增进了民族团结, 促进了山川互济。

(四) 现代农业设施体系初步形成

现代农业设施是现代农业的基础。 30 多年来, 国家不断加强移民吊庄农业设施体系建设。 截至 2013 年, 累计调整开发土地 4.2 万亩,砌护渠道 119 公里, 建设泵站 4 座, 蓄水池 2 座, 打深水井 8 眼, 铺设节水灌溉管道 326 公里, 新建改造 90%的支斗农渠, 铺设人饮管道165 公里, 移民饮用水基本达到安全卫生标准, 实现移民地区饮水安全全覆盖。 累计修建新村公路 147 公里, 初步形成了农村初级交通公路网, 行政村 100%通路, 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 标。 架设供电线路 186公里, 移民村 100%通电, 实现农村电力充足、 供电稳定、 用电方便、同网同价的目标。 村庄绿化和防护林累计达 9433 亩。 初步形成了渠沟路田林网配套, 排灌通畅的现代农业设施体系。

(五) 主导产业初步形成

开发建设初期, 移民地区主要种植传统农作物。 2003 年, 银川市移民 吊庄主要农产品 产量 30624.6 吨。 其中 , 粮食 25456.6 吨, 占83%; 牛奶 948.2 吨, 占 3.1%; 禽蛋 987.6 吨, 占 3.2%; 水果 3232.2吨, 占 10.5%。 随着吊庄移交属地管理, 银川市进一步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在保证小麦、 水稻、 玉米等粮食作物增产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 突破传统粗犷式的种植结构, 实行产业开发, 重点扶持发展设施园艺、 草畜产业、 经果林等种植养殖优势产业。 截至 2013年, 银川市移民吊庄地区累计建设设施园艺 1.75 万亩, 发展经果林4.37 万亩, 种草 2.8 万亩; 建设日光温室 2912 亩、 养殖圈棚 1669 座;黄牛存栏 6.3 万头, 羊存栏 23 万只。 建成了金凤区良田 镇千亩万间 蔬菜温棚 园 、 良 田镇盈南生态村庄、 良田 镇金星村惠明 肉 牛养殖园 区、 西夏区镇北堡镇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万亩有机枸杞科技示范园区、 西夏区兴泾镇兴盛村肉牛养殖及设施园艺(葡萄) 科技示范园区、 永宁县玉海设施园艺 (油桃) 科技示范园、兴庆区月 牙湖草畜产业区、 贺兰县南梁台子万头奶牛养殖生态牧场、灵武市狼皮子梁肉羊产业区。 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 较具规模的农业产业化、 科工贸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