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党史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第四节 红军西征与宁夏战役计划

2014-08-26 16:56

一、红军到达陕北后蒋介石的剿共部署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结束了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实现了军事上的战略大转移,陕北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地。 

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坚持“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将原调往鄂、豫、皖的东北军及河南的五十一军又调至陕西、甘肃地区,准备发动对陕甘根据地红军的“围剿”。蒋介石为了动员宁夏马鸿逵从西边配合“围剿”行动,遂于同年10月底,与张学良一行来到宁夏省城。当飞机徐徐降落机场,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3人走出飞机时,马鸿逵以军礼相迎。当时,宁夏卧车很少,到机场的只有两辆。蒋介石夫妇乘一辆,张学良乘一辆。马鸿逵夫妇乘中型敞篷车尾随,其幕僚有的骑马,有的骑自行车,紧随其后。 

第二天上午,马鸿逵召集上校以上军官,在总部礼堂接受蒋介石训话。蒋介石在讲话中反复强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说:“前一阶段,我们经过鄂、豫、皖的‘剿共’司令部对共产党多次‘围剿’,共产党军队大部分被消灭,现在残余部分已跑到陕北。当前的任务就是要对这部分‘共匪’实行全面‘围剿’。宁夏与陕北接壤,你们要担负起‘剿共’的重任。”①马鸿逵当即表态,绝对拥护蒋委员长的政策,服从蒋委员长的领导,服从张学良副总司令的指挥。第三天,蒋介石一行离开宁夏省城。 

            

1936年初,国民党军队将陕甘根据地重兵围困。陕甘根据地的南部、西南部有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主力和张学良的东北军?熏北部有井岳秀第八十六师和高桂滋第八十四师,黄河西岸有孙楚的四个旅(属晋绥军),黄河东岸有阎锡山的晋绥军主力。蒋介石企图以黄河为屏障,消灭红军。 

2月,为了巩固和扩大陕甘根据地,并以实际行动表示抗日,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进行东征,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委。抗日先锋军拟先向山西、绥远进军,并逐步向抗日前线华北地区发展,以便实现直接对日作战。 

红军的这一行动,遭到阎锡山部的顽固抵抗。蒋介石同时任命陈诚为山西“剿共”总司令,调集10个师20万人的兵力,兵分两路增援阎锡山,并命令黄河以西的国民党军队与之配合。5月初,为了避免内战,保存抗日力量,中共中央决定红军撤回河西,结束东征。 

二、红军西征 

1936年5月,红军东征回师陕北后,蒋介石又调集16个师另3个旅的兵力,准备对陕甘根据地发动新一轮的“围剿”。蒋介石还以嫡系汤恩伯的一个师两个旅、阎锡山的一个师一个旅的兵力渡过黄河进入陕西,协同陕北井岳秀、高桂滋的两个师,采取堡垒政策,向陕甘根据地发动进攻。同时,将宁夏马鸿逵、马鸿宾的一部分兵力部署在陕甘宁边界地区,防堵红军西进。 

5月中旬,为了打破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围攻,继续贯彻“以发展求巩固”的方针,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实现三大主力会师;争取东北军、西北军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在延川县太相寺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东征,部署西征。会议决定以红一方面军主力组成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聂鹤亭为参谋长,刘晓为政治部主任,率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第二十八军、第八十一师及骑兵团共1.7万余人,分左、中、右三路向陕甘宁边界地区进军,进行西征战役。 

        

西征战役历时两个月。5月下旬至6月上旬,各路红军相继从陕西延长、延川一带出发,挺进陇东,攻占三边,驰骋宁夏,进行重大战斗10余次,给马鸿逵、马鸿宾等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除大量杀伤敌军外,俘获敌旅长以下2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2000余支(挺),战马500余匹,解放城镇10座,开辟了纵横400里的新根据地,陕甘苏区扩充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① 

7月底,西征战役结束,西方野战军主力在宁夏豫旺地区集结休整,准备南下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并大力做好新解放区的民族统战、建党建政、组建革命武装,争取、团结东北军和一切抗日武装工作。10月9日、10月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会宁、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10月25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率红五、九、三十军西渡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令过河部队称西路军,领导机关称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以陈昌浩为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 

三、宁夏战役计划 

宁夏战役计划是红军西征期间,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制定的以消灭马鸿逵地方势力,占领整个宁夏,巩固扩大根据地,打通国际通道,促进西北抗日局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红军西征战略部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1936年8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保安举行扩大会议,讨论国内外形势,制定了“逼蒋抗日”的方针。关于军事战略,中共中央经与张学良协商后,于8月12日在致朱德、张国焘、任弼时电中,提出了红军夺取宁夏的战略计划(又称宁夏战役计划),其要点是:(一)红军三个方面军有配合东北军打通苏联、巩固内部、出兵绥远,建立西北国防政府之任务。由此任务之执行,以推动全国各派统一战线的建立,达到大规模抗日战争之目的。(二)在9月底前,红二、四方面军尽可能夺取岷县或其附近地区作为临时根据地,以有力一部分别攻击陇西和河州(临夏),相机消灭毛炳文部和调动马步芳部队东援,以支援东北军于学忠部3个师集中兰州为战略枢纽,进而控制河西走廊凉州、甘州、肃州三州。(三)10月或11月,红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北部会师,完成进攻宁夏的准备。(四)12月起,以一个方面军保卫陕甘宁苏区,并配合东北军对付蒋介石军队的进攻;以两个方面军乘结冰期过黄河,消灭坚持反共的马鸿逵部,占领宁夏,完成打通苏联的任务。(五)宁夏占领后,红军与东北军首先巩固内部,然后各出一部组成抗日联军先锋军,向绥远出动,直接抵抗日军和伪蒙军的进攻,以此将全国抗日运动推向更高的阶段①。 

 

9月中旬,根据敌情变化和敌我态势,中共中央领导分别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和彭德怀,对占领宁夏的部署作了调整。电报指出:“国际来电同意占领宁夏及甘肃西部,我军占领宁夏地域后,即可给我们以帮助。”“为坚决执行国际指示,准备在两个月后占领宁夏”,“请用全力准备宁夏工作。”“至于占领甘肃西部,候宁夏占领取得国际帮助后,再分兵略取之。”①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出了“静会战役”计划,对三个方面军的行动作了具体部署:要求进抵甘南的红四方面军立即占领隆德、静宁、会宁、通渭地区,控制西(安)兰(州)大道,与在固原西部的红一方面军部队靠近,阻止胡宗南部西进;红二方面军在陕甘南部边境积极活动,吸引胡宗南部于咸阳、平凉之线南北地区,策应与配合红四方面军行动,同时派聂荣臻、左权率领部队挺进到西兰公路以北,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师,争取两个月后夺取宁夏。9月19日,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了宁夏工作委员会(又称定边工作委员会),由李维汉任主任,叶剑英任副主任,并以叶参谋长名义指导军事,进行夺取宁夏的准备工作。 

中共中央制定宁夏战役计划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反复酝酿的基础上确定的。从9月19日中央军委致红二、四方面军的电文②可以看出其理由:(一)宁夏是陕、甘、青、绥、内外蒙古,即整个西北之枢纽。(二)共产国际来电称,红军如果占领宁夏,即可给予援助。(三)原来设想,取得共产国际的援助有两条途径:一是新疆方向;一是内蒙古方向。相比之下,占领宁夏走内蒙古这条路更方便。(四)可以先占领宁夏之乡村,靠近贺兰山,取得攻城武器,再行克城。(五)宁夏有贺兰山,气候比绥远、青海、陕甘北部及甘肃西部较暖,且是产大米区域,在西北为富。盐池、定边已解放,可大批买布,解决部队服装。攻占宁夏之中宁、金积等地区,粮食也不成问题。(六)夺取宁夏,不论在红军发展上,还是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在作战上,都是决定性的一步。 

9月27日,中央军委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人,对宁夏战役计划的重大意义讲得更为简明和透彻:“宁夏人口一百二十万以上,在西北最富,与陕甘苏区连成一片,得之此苏区易于巩固;与凉州、永登接壤,可向甘(肃)西(部)发展;与绥远交界,便于东进抗日,实为政治、军事、经济、国内、国际之主要一环。”①为此,10月5日毛泽东致电李维汉等“立即派人经宁夏直到阿拉善旗达王(即阿拉善旗王爷达理扎雅)根据地之定远营(今巴音浩特),确实侦察该地日本人修建机场、储存飞机情形,该地城堡高厚程度,达王步骑蒙兵数目及宁夏到该地沿途里程、房屋、关隘等情形”。“宁夏、绥远两处日本人是否已筑飞机场及该特务机关,亦派人专查”。并限令11月5日前进行报告。 

            

当红军三个方面军即将会师时,蒋介石拟组织“通渭会战”,企图给红军以打击。10月9日,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10月10日,红二方面军渡过渭河,即将到达预定会师地域。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于10月11日发布了《十月份作战纲领》(即宁夏战役计划),对夺取宁夏的各项准备和各部任务作了具体部署。要点是:(一)11月10日以前,全军主要是休整训练,做好进攻宁夏的各项准备,尽量迟滞国民党军前进。在此期间,红一方面军主力逐次转移到同心城地区休整;红二十八、二十九军集中于定边、盐池,以一部逼近灵武,侦察宁夏情况。红二方面军转移到静宁、隆德线以北地区休整,派出支队向南威胁与迟滞胡(宗南)敌西进,并准备接替红一方面军在固原以北的防务。红四方面军以一个军进至靖远、中卫地段,选择渡河点,加紧造船,11月10日前完成一切渡河准备;主力在通渭、马营、静宁、会宁地区筹粮和休整,同南线敌人保持接触,尽可能在10月份保持西兰大道于我手中。(二)从11月中旬起,以红一方面军的西方野战军和红四方面军的三个军进攻宁夏,以红四方面军另两个军、红二方面军和陕甘宁独立师,组成向南防御部队,必要时抽一部参加进攻宁夏。(三)攻宁开始时机依造船情况决定,但至迟11月10日前须完成一切攻击准备。 

 

《十月份作战纲领》发布后,毛泽东于10月13日致电彭德怀“按照十月作战纲领准备作出宁夏战役计划纲要,与朱、张面商后提出于军委”①。朱德、张国焘于10月23日到达打拉池,与彭德怀、徐海东等西方野战军领导会晤时,商讨了宁夏战役计划。彭德怀于当日就宁夏战役的部署电报毛泽东,提出宁夏战役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以西方野战军主力占领黄河沿岸,以四方面军第四、三十军攻击中卫,牵制马鸿逵。第二步,渡过黄河,控制宁夏门户,以一部兵力袭击定远营,相机攻占宁夏省会。毛泽东于10月24日复电同意。 

正当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三军部队根据宁夏战役计划的部署进入预定地域,进行休整训练,准备攻宁作战之际,战场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蒋介石对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惊恐万状,于10月22日飞临西安,亲自督战,命令西北“剿匪”第三路军总司令朱绍良,统一指挥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围剿”红军。国民党军队近20个师沿兰州、陇西、秦安、固原形成弧线,向红军展开全线进攻。其主要部署是:命令第一军胡宗南部、第三军王均部、第三十七军毛炳文部、第二十五师关麟征部,分别由东、南、西三面向静宁、通渭、会宁地区进攻,并令东北军王以哲①部队及宁夏马鸿逵、马鸿宾部队协同中央军作战,企图以南攻北堵战略,歼灭红军于黄河以东的甘肃、宁夏边境。 

        

鉴于战局的突变,中共中央及时调整了宁夏战役计划。10月24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并朱德、张国焘等,指出胡宗南、毛炳文、王均、关麟征部已经占领西兰大道,如继续北进,“则我处南北两敌之间,非击破南敌,无法向北”,“因此,目前先决问题是如何停止南敌。”①10月25日,中央军委致电红军总部及三个方面军领导人,对阻击南敌和实施宁夏作战作了全面部署,指出红军应先击破南敌,再集中向北。并决定先以三个方面军主力进行“海打战役”,击破南敌,停止敌人追击。作战方针是逐次转移,诱敌深入,在海原打拉池地区,集中优势兵力,给敌主力胡宗南部以歼灭性打击。同时,为了给下一步向北攻取宁夏创造条件,决定红四方面军以大部分兵力参加海打战役,以两个军西渡黄河,尔后转向宁夏中卫、定远营行动。为了统一指挥各参战部队的行动,10月28日任命彭德怀为红军前敌总指挥兼政治委员(11月初改由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刘伯承为参谋长。10月30日,前敌总指挥彭德怀发布了海打战役部署命令。按照部署,红一方面军主力于10月31日集结于古西安州、麻春堡之线,第一师第一团在古西安州以南同胡宗南部先头追击部队发生战斗,红二方面军已进到海原城北之龙湾地区。这时,张国焘却令红四、红三十一军分别撤离前总指定位置,致使红军主力右翼暴露,海打战役计划未能实现。 

11月初,前敌总指挥部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前线各领导人协商意见,部署红一、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一军在麻春堡、关桥堡、驼场堡等地设伏,诱歼胡宗南先头部队第四十三、第九十七师,均未达到目的。截至11月7日,红军主力已撤至豫旺城、王家团庄、李旺堡一线及其以西山地。胡宗南先头部队于11月5日进占驼场堡,后续部队到达海原地区;第三军由打拉池以东,经兴仁堡向同心城、中宁前进,第二十五师进到中卫城附近的黄河南岸;第三十七军进到靖远以北沿黄河东岸推进;王以哲指挥东北军4个师,拟由七营地区北进,分别向李旺堡、豫旺堡推进。这样,国民党军队已经打通了增援宁夏的道路,隔断了河东红军与河西红军的联系,宁夏战役计划被迫终止。11月8日,中共中央致电朱德、张国焘、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决定放弃宁夏战役计划。 

宁夏战役计划,由于敌情变化及红军内部个别领导人进行干扰,贻误了战机等复杂原因而未能实现。但从战略上看,这一计划则是完全正确的,并有实现的可能。计划若能实现,中国革命的历史将会改写。这一计划的确定,也充分反映了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当时对宁夏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 

11月21日,红军三大主力并肩作战,取得了山城堡战斗的重大胜利。 

四、周恩来派王幼平来宁夏 

1936年3月,为了配合红军西征,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派中央白区工作部的王幼平(吕钧)先到宁夏,后去绥远观察形势,创造立足条件,而后回部受领具体任务。 

王幼平从瓦窑堡出发前,新任中央白区工作部部长张浩①跟王幼平谈了两次话,叮嘱王幼平到白区应注意的事项,并介绍了自己1935年由苏联回国时,途经宁夏省城交往的一个社会关系,对王幼平说:“你到宁夏后,不妨冒称是我的亲友,去看看钟连长,或可能建立社会关系。”② 

1935年11月,张浩化装成商人,从蒙古人民共和国入境,一路忍饥挨饿,风餐露宿,跨越沙漠,途中经过宁夏省城。当时,省城几个城门各驻有马鸿逵一个连的兵力。张浩出东门时,被守城士兵盘问后押往连部关押一个月,后与守城连一个姓钟的连长结拜为“把兄弟”,才获释放。 

当时主管白区工作的周恩来副主席(原兼白区工作部部长)又通知王幼平与刚从上海到达陕北的宁夏人张子华会面。张子华向王幼平介绍了潘钟林、袁金章等可以依靠的社会关系。张子华说:“这几年不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但向你保证,即使得不到帮助,也决不会加害于你。到宁夏后,可先找共产党员潘秀峰(潘钟林),遇到困难再找党的朋友袁金章。”①张子华还给王幼平写了两封介绍信,信的大意是:“小学教员吕钧先生是我的挚友,他父亲是孙殿英部军官,孙马战役后下落不明,吕钧先生万里寻亲,望兄赐助。”② 

 

1936年6月初,中共中央秘书处又请蒙古骑兵游击队政委曹动之护送王幼平经陕甘边区来到宁夏省城,在城东五里地的黄花寺高万福老汉家落脚。 

王幼平在高家约一周后,让高万福老汉给宁夏省城的钟连长送信,自称是张浩的表弟已到省城。钟连长接到信后,当天下午就到高家看望王幼平,一开口就埋怨张浩自分手后“连封信也不来”,王幼平连忙转达了“表哥”的问候,并说明来意。寒暄一阵后,钟连长突然问:“你们表兄弟,怎么一个是汉口人,一个是山东人呢?”王幼平回答:“祖父一辈子在汉口做生意,姑母是在汉口出嫁的。”钟连长又问:“你来前在哪里见到表兄?”“我离开山东时先到汉口看望姑母。”“你来宁夏走的是哪条路?”“我由平汉路转正太路,从佳县过黄河经榆林来宁夏。”“你在榆林住在什么地方?”“榆林我不熟,住城内东南角靠关帝庙的一家旅店,街名叫不上来。”钟连长临别时说:“有事找我吧。”①王幼平觉得特别失策,没带张浩给钟连长的亲笔信。为了防止出事,第二天天刚亮,王幼平就离开了高万福老汉家,改名换姓去了中卫。 

到中卫县城,王幼平找到潘钟林。潘钟林看了张子华的介绍信后立即烧了,并商定他们两人是在上海同学口径,让王幼平住在其岳父家里。几天后,潘钟林为王幼平洗尘请客。客人大部分是军官。席间,王幼平经潘钟林介绍,结交了一位新朋友温曷言(温宝玺)。王幼平请温、潘设法在宁夏省城给自己找一个立足之地。约6月中旬,王幼平同温曷言一起来到省城,住在温曷言处。期间,认识几位教员。通过接触,王幼平了解到了宁夏各方面的情况。 

当时,正值红军西征,西方野战军先后解放了盐池、豫旺、固原等地区,切断了由宁夏省城通往固原的公路,马鸿逵部队退守金积、灵武、中宁一线,宁夏省城到处流传着红军要打过黄河的说法。马鸿逵政府十分恐慌,在宁夏南部各县调驻重兵,进行宵禁,沿途设岗,盘查行人,并将全省中小学教师全部集中到宁夏中学,举办所谓暑假训练团,意在清查共产党,王幼平也被送去“受训”。 

7月,马鸿逵特务机关将潘钟林、温曷言以宣传抗日、收藏抗日书刊、共产党嫌疑等罪名逮捕入狱,严刑拷打,让其交代共产党员名单,并把订阅抗日进步书刊的教师列入黑名单,继续搜捕。同时,当年在北平求学回到宁夏省城的学生,多数被列入了黑名单,在被抓之列。 

王幼平看到这些情况,觉得自己在宁夏省城难以立足,便持张子华的介绍信约见袁金章。袁金章当时任宁夏省党部委员兼科长,看完信后,立即烧掉,并带王幼平在自己家里隐蔽半个月。一天,宁夏军警联合督察处又以清查户口为名,进行大搜捕。当时,袁金章带着王幼平从房顶上逃脱,并派高立天护送王幼平出宁夏省城到了平罗县。①高立天向其兄高哲夫(县党部书记长)介绍说:“王幼平是我在北平时的同学。”高哲夫将王幼平安排在县党部住下。高立天又介绍王幼平认识了30年代在北平读书的平罗人姚启圣。王幼平去过姚启圣家几次,觉得此人靠得住,在离开平罗县之前,向他透露了自己的来历。当时,社会上传说红军就要打过黄河了,王幼平在一个纸烟盒背面,给周恩来副主席写了几句话的报告,大意为宁夏难以立足,我立即去绥远,托姚启圣待红军接近时,送给最高指挥官。② 

之后,高立天托县党部的伙夫王仙洲,设法弄出县党部印章,给王幼平写了一张路条,大意是:本部录事王华堂,山东人,请假回家奔丧,望沿途军警放行。至此,王幼平结束了宁夏的调查,经石嘴山去绥远。 

五、西征红军在灵武 

1936年6月,西征红军第十五军团七十八师,消灭了盘踞在定边、盐池的马鸿逵守军,解放了定边、盐池等地。随即根据总部指示,将定边、盐池防务移交给红二十八军。七十八师继续向韦州、同心一带前进。 

8月中上旬,红二十八军及骑兵团向黄河东岸的金积、灵武地区开展工作,侦察敌情。9月中旬,该军又派出支队在金、灵地区进行游击侦察,开展回民工作,支持农民、商人反抗马鸿逵抽丁、派款的斗争。仅在横城一带就建立了7个抗日反马同盟会,并通过哥老会在马鸿逵部队发展抗日统一战线,开展瓦解敌军工作。据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报9月29日第303期报道:“我中路军之支队,于7日挺进到黄河边的横城、灵武附近的河水沟,消灭民团一小队,缴获步枪5支,子弹120发,战马5匹,俘获数人。天池子、古窑子、宝塔地带已建农会20余个,抗日救国会10余个,建立灵武游击队一个。” 

 

10月初,中共三边特委在盐池县成立,张心余(张德生)任书记,一个月后由贾拓夫接任。红二十八军一方面协助中共三边特委在当地建立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另一方面相机向与盐池、同心毗邻的灵武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红色中华》报10月28日第308期又报道:“红军之一部,奉命西出宁夏之金积、灵武大寨子(今崇兴镇)一带白区活动。当我们部队开始到达这些地区时,由于群众受反革命欺骗宣传,受当地统治者的压迫,对红军的认识还不深刻,因之一部分群众逃跑了,害怕红军。后来经过我们的广泛地宣传解释工作与我们部队的模范纪律,在行动上证明了红军是代表人民利益的,而被欺骗胁迫逃跑的群众陆续回来了,就是富农也回来了。当我们要与群众谈话时,不要你去召集,只要说红军同志讲话时,就有成百成千的群众围拢来听。在我们短时期的工作中,广大群众都深刻地认识了红军,使得红军影响大大地扩大了。群众热烈地送东西来慰劳红军。他们经常问我们说:‘你们高兴吃猪肉还是吃羊肉?’只要你一开口,就是吃不尽的东西送来了。群众拥护红军的热忱,是普遍地沸腾着!” 

红军在灵武清水营一带宣传革命时,发动群众,建立了由闵连喜(主席)、杨智(副主席)、姜生贵、闵廷举、韩登伟、杨生华等人组成的村苏维埃政权。 

红军还经常到灵武马家滩、磁窑堡、大寨子甚至新华桥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红军西征期间的故事。 

(一)毛泽民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1936年7月,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实为中央人民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的毛泽民①,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三边(当时只辖定边、盐池两县)视察工作。一天,毛泽民接到红二十八军政治部报告,说先遣部队在灵武县马家滩打了回民杨天柱家的土豪,赶了杨家700只羊、7峰骆驼,并将杨天柱的儿子杨培林带到定边,请示毛部长处理。 

毛泽民了解到杨天柱是开明的回族老乡,没有什么民愤,便将杨培林叫来说:“我们共产党对回民是有政策规定的,红军在回民区一般不打回民的土豪。红军先遣部队不太了解情况,赶了你家的羊只和骆驼。今天通知你来,不拉你家票,放你回去。经研究也不打你家土豪,羊和骆驼你也全部赶回去。手续到回民工作部(贾拓夫为部长)去办理。回去后,你要向群众多多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和对回民的政策,并代我毛泽民向你父亲问好……”②杨培林感动不已,再三要求将羊和骆驼留下一部分捐献给红军,代表父亲表示感激之情。后经毛泽民再三耐心解释,杨培林才眼含热泪离去了。 

(二)宋时轮发展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灵武县新华桥人石万寿,自幼习武,为人正直,仗义豪侠,富有民族正义感,在当地有较高威望。红二十八军军长、中路军司令员宋时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了争取石万寿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于1936年11月13日给石万寿写了一封亲笔信,让地下工作人员杨老三转交。信的全文如下: 

史(石)万寿仁兄英鉴: 

经杨三哥介绍,知兄有多年精炼之功夫,并有兄亲身所教练之数百血气的勇士。当今我国正遭受日寇压迫和耻辱,四万万同胞正处在生死关头,爱国的志士莫不愤而踊跃起来,拥护和协助中华人民红军之准备直接对日作战。以兄之为人,岂能置之不问乎?兄若不肯失此良机,起来共同救国救民,上为国家雪耻,下为百姓救生,兄不但立刻成为全国人民所敬爱之良民,而且亦同样列入我国著名之民族英雄矣。古人云“乱世出英雄”。兄果有意为此,弟非常欢迎,并负责给以胜利的帮助。事急矣,请兄斟酌! 

人民红军中路军司令员 宋时轮握手①   

十一月十三号        

石万寿接到宋时轮的书信后,十分感动,就与杨三哥一同到盐池,要求参加红军。但经宋时轮说服后,他仍旧留在新华桥,坚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当地一些有志青年在他的影响下,奔赴三边参加了红军。 

(三)红军游击队在灵武的活动 

1936年9月29日《红色中华》报报道:“建立灵武游击队一个”。据考证,这个游击队就是在红二十八军帮助下建立起来的“西北方面军第一路游击大队”。司令马怀蔺,政委李静波(长征老红军),后勤科长金三寿。该大队下辖第四、第五两个支队,又称“抗日江湖游击队”。马怀蔺,回族,原是吴忠哥老会组织的一个头目。盐池解放后,他曾带领回族青年金三寿、马宗彪等人,到陕北保安见到了毛泽东主席。毛主席鼓励他们组织回民群众起来参加革命。他们回来之后,组织起了“抗日江湖游击队”。但是,由于审查不严,四支队成分复杂,多为哥老会成员,人称“乌合之众”,战斗力也很差。五支队人员素质较好,武器装备也较强。 

游击大队成立后,经常在盐池西部边境和灵武县的马家滩、磁窑堡、古窑子一带活动。1937年春夏之交,四支队在混入部队的反革命分子马化堂、马世武煽动下,趁马怀蔺、金三寿等领导人不在之机,叛变了革命。他们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在盐池县鸦儿沟缴了五支队的枪,准备去投靠马鸿逵。当他们走到灵武境内的杨家圈湾子时,遭到灵武县刘清民团的伏击,死伤10余人,其余逃散。在四支队叛匪与刘清民团作战的过程中,李静波与五支队被押作人质的10余人乘机逃脱,回到边区。五支队虽然遭受反革命分子的破坏而失败了,但他们在灵武人民群众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