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党史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国民党八十一军起义经过

2014-08-26 15:28
 

马惇靖

1949年解放大军迅速西进,以摧枯拉朽之势很快地击溃了西北方面的蒋、马军队。西安解放后,8月26日兰州又相继解放,西路进军的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前锋已到达固原县三营镇地方,宁夏已形成被围之势。当时有三营镇绅士马明三等人到宁夏中宁县,约我父亲马鸿宾在中宁以南的四口子地方见面,有要事商量。父亲考虑自己不便前往赴约,决定派我去四口子见面,我到四口子见了马明三等人。见面后马明三等说他们是三营镇的解放军派来的,向我转告了解放军对我军之劝告,希望八十—军迅速起义,为和平解放宁夏做出贡献,还说:如果目前不起义也可,但在解放军进军宁夏时不要阻挡。当时我的回答是:八十一军绝不是解放军的对手,请他们放心,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那时虽然知道大势已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必然灭亡,但是自己对起义问题根本没有什么认识,所以当时我的回答是含糊的,从当时情况来看我也只能这样回答,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马明三等人虽然自称是解放军派来的,但是他们之中并没有解放军的代表,也未拿出正式的信件与证明,所以对他们的联络接洽我自然是有怀疑的。

二、虽然兰州已经解放,但是在宁夏方面马鸿逵的势力尚未受多大损失,他们的力量与我部相比还是很强的,加之我们之间的关系又不和睦,恐联络起义之事一旦泄露,宁夏方面定会先下手,我部定会吃大亏,更重要的是失去立足之地。

三、自己的认识不够,总觉得不到时机军权是不能放手的,因为我个人及家庭的安危都赖于军队,如放弃军权可以说什么都完了。更重要的是当时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性质理解得不深,认识得不够,即使起义,畏惧心理亦难消除,所以当时的打算是边走边看。

1949年9月上旬父亲连续收到宁夏马鸿逵的两封电报,约父亲到银川有事商谈,主要是研究一起走的问题。当时父亲没有走的打算,未亲赴银川,派我到银川去向马鸿逵说明他不能出走的原因,另外再看看马鸿逵如何打算的。我到银川是上午11时左右,便直接到他家里。当时马鸿逵正与军政人员开会,等到会后和我见面。

他问:“你父亲为什么不能自己来,他愿不愿意走?”

我答:“父亲的意思是他年纪大了,再加上家口重,如果出走,日后的生活如何办呢?”

他说:“难道你父亲不怕共产党害他吗?"

我答:“父亲想共产党不一定会害他的。”

我问:“你走后宁夏又怎么办?”

他答:“给共产党送礼就要送全礼,我先走重庆,接着叫老大走(名马敦厚、当时任宁夏骑兵指挥官),因老大沉不住气,又不听老二的话(老二马敦静当时任宁夏兵团司令官),留下他会误事的,到必要时再让老二走。”

因为马鸿逵比较忙,我们的谈话到此就结束了。当天我就返回中宁,将去银川的情况告诉了父亲。

9月中旬,人民解放军开始向宁夏进军,因为中宁是通往银川的必经大道,当时为了避免接触,我便将驻中宁的八十一军军部、部队及家眷全部搬迁中卫县,同时电令驻靖远北湾的2个团速撤回中卫。这2个团连日行军不能休息,部队疲劳不堪,故决定到离中宁县城约7华里的黄河对岸(新修码头)休息,生火造饭,未待饭熟,这2个团就被解放军包围,并全部解除武装,此时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主力已到达中宁县。又得悉十九兵团六十三军的一个师已经由北路进军,直逼中卫,形势紧张,异常。当时我约请中卫县的绅士们到军部开会。我对他们讲了两件事:(一)八十一军决不抵抗解放军,请他们转告中卫县的老百姓,不要惊惶。(二)请他们出城40华里向沙坡头迎接解放军,并向解放军说明八十一军决不抵抗解放军,请他们缓进。

就在这时,我接到中宁县石空堡驻军的电话,说解放军派代表来了,让我前去商谈和平之事。我即刻乘车前去接洽,这件事只有我的二家兄马惇信(当时任八十一军副军长)一人知道。到石空堡后,见到的解放军代表是马成俊(他原系我父部下副官),他家住中宁县,这是9月17日的事情。当时我立即派少校参谋杨子俊到中宁与解放军接洽,因他胆小未能商谈出任何结果就回来了,解放军方面又带话让另派人商谈。18日我又派马培清为代表前往联系,黄昏时他带着和谈条件回来要我研究,如同意就可达成协议,并提出要在19日上午12时在黄沙滩上签字,如逾期不到,解放军就要开炮。

当时我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精神压力很大。当兵临城下之紧迫时刻,父亲又不在身边(当时父亲深知大势已去,不能继续拖延时间,决定到银川再赴绥远见傅作义。此时傅已起义。父亲想通过傅作义见毛主席以便请求起义。到银川后正值国民党军令部长徐永昌也要走绥远,父亲就乘他的飞机同行)。自己毫无主张,打算进沙窝暂时回避,又想到自己如离开军队,军队必然发生事变,老百姓受害,实感罪责难逃,如再拖延时间,解放军开炮,部队自然溃散,家庭个人均有生命之忧,事业更无保障……

我在束手无策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只好下最大的决心,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家族,为了个人,坚决响应解放军的号召,走和平之道路,决定赴约签字,将部队交给解放军,自己再另作打算。

9月19日上午11时许,我便带着马培清及两位亲戚喇培霖、喇仲安(这两位是我大兄的妻弟,他们是因为马步芳抓兵来中宁躲避的),乘羊皮筏子到沙滩上。不多时对岸开来了两辆吉普军,解放军代表下车也乘羊皮筏子到沙滩上。来的代表是解放军第十九兵团的军政委,姓名我忘了。见面后我提出沙滩上没有可坐之处,谈话又不方便,不如到中宁县城商谈签字,开始解放军方面怕我们有顾虑不去中宁,经我恳切提出,他们也同意,就在这和谐的气氛中我们一同过了黄河,并乘解放军的汽车到中宁县城。

在那里我见到了十九兵团六十四军军长曾思玉,经过正式谈判之后,于19日19时在协议上签字,还照了相,十九兵团代表是曾思玉军长,八十一军代表就是我。曾军长设宴款待了我们,当天黄昏时解放军送我们到河沿,我们即乘羊皮筏子过了黄河到石空堡,9月20日我将家眷由银川接到石空堡,当天夜间由石空堡赶回中卫。同一天父亲由绥远回到银川,到大坝附近与马培清通了电话,经马培清讲明经过,他方知我部起义,父亲也放心了,又回到银川,此时我的精神压力减轻了,思想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想签字后我就准备离开部队,可是通过谈判签字之过程,我认识到共产党解放军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可怕,在签字过程中解放军代表又谈到八十一军改编后仍然要我负责,所以原打算逃避的思想没有了,反而又产生了继续作官的愿望。

我到中卫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21日,立即集合在中卫驻扎的官兵,向他们宣布我军正式起义签字了,大家闻之无不欢呼庆贺。

此时解放军通过中卫继续向银川进军,真是军纪严明,人民欢迎,完全呈现出一片胜利气象。

签字后不几天,十九兵团就派来了政工人员约300余人到中卫,立即按规定将这些同志分配到各师、团、营、连,并改编八十一军为西北野战军独立第二军,任命我为军长,任命十九兵团联络部长甄华为军政委。同年九月底宁夏军区司令员、副司令员(司令员姓王名字我记不清,副司令员名叫曹又参)到中卫,10月1日举行授旗仪式。

以上就是国民党八十一军起义之经过。

1950年11月我被调任宁夏军区副司令员,甄华同志同时也被任命为军区副政委,独立第二军编为独立第一师。1954年甘宁两省合并,撤销了宁夏军区,我又调甘肃任省政协副主席,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

编者注①经查,马鸿逵于1949年9月1日离开银川逃往重庆。所以,马鸿逵电约马鸿宾到银川议事的时间应为8月下旬。

      ②此文系原国民党八十一军军长马惇靖之遗稿,由他的夫人、甘肃省政协委员欧阳连卿提供——甘肃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注。

                             ——录自《宁夏文史资料》第十四辑,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编,1985年3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