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党史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封锁边区

2014-08-26 15:57

李赞云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表面接受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而暗地却指示马鸿逵严密封锁与宁夏接壤的陕甘宁边区。

马鸿逵封锁边区的第一个办法,就是构筑所谓防共碉堡线。1936年,马鸿逵部在金积、灵武一带构筑了一批碉堡。1940年9月,蒋介石又分别令马鸿逵和驻固原的四十二军军长杨德亮构筑防共碉堡线。马鸿逵得令后,决定以预旺堡(下马关)、惠安堡、清水营、黑山岔、红寺堡、金积、灵武等直接与陕甘宁边区接壤地区为第一线工程;以黑城镇、杨郎庄、同心县、中宁县、中卫县等地区为第二线工程,全部工程限3个月内竣工。

各地工程分段包干负责:金积县由暂编第九师负责;灵武县由保安三团负责;中宁县由第十一军工兵营负责;中卫县与石空渡口由一一九师负责;同心县由第十一军一旅负责;盐池县由骑兵团负责。

工程所需木料、砖石等物皆由各所在地区就地征用。于是,拆毁民房、驱赶百姓,藉此敲榨勒索,民皆不敢言。结果,在不到两个月内,全线完工。而由西北长官公署那里领来的50000元碉堡材料费便归入了马鸿逵的私账。1941年1月14日,兰州长官部派高参李毓华来宁验收,仅金积、灵武两县就构筑220余座碉堡。

马鸿逵封锁边区的第二个办法,就是坚壁清野。他以宁夏毗连陕北,深恐红军向他的老巢进攻,故在1936年10月,马鸿逵一面令所部加紧赶修防共碉堡线,建立据点;一面实行并村、坚壁清野。他训令:“清野为剿匪急务,并堡乃固防要图。……各县居民堡寨率多零星散乱,既不能联络相助,复恐保护难周,且易为敌掩护,影响防务。非先检并村清野,未雨绸缪,实不足以资保卫而利戎机……”他指定李岗、养和、宣和、恩和、枣园、吴忠等堡,宝丰、黄渠桥、石空、广武、大寨子等地,平罗、中卫、中宁、金积、灵武等县城,为居民移居集中点。但是,马鸿逵知道要把宁夏几十万居民全集中到这些指定的居住区是困难的,所以他又补充规定:如前述各点确实拥挤,无法容纳时,可由各县及驻军长官负责选定足以能保卫的适宜堡寨,酌量增加。但必须将所有居民、粮秣、牲畜、杂物一律搬入集中点,不得遗漏一人一物。马恐各县执行不力,又每县派两人为清野委员前往督办。马鸿逵还训令各地:(一)在并居的堡寨周围,必须作到深沟高垒;(二)如有违抗不遵者,拒不迁入,即烧毁所有粮物;(三)对迁移一空的村寨,一律焚毁。

马鸿逵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封锁的第三个办法,即是在实施上述两个办法的同时,以大量的步兵和骑兵在边区沿线严密巡查。在外线,北从鄂托克旗的新昭,南至同心的王家团庄,南北长约千里,马以骑兵两旅之众逐段派出封锁哨所,对所有运往边区的粮、布等日用物资一律没收充公。像驻盐池县惠安堡的马部骑兵一团每天在海子井、孙家畔……封锁线上抓获10余个平民百姓,他们赶着驮黄米、布、烟之类的毛驴,被押送到银川。这些“充公”物资均存于西塔院内,为马鸿逵任董事长的宁夏富宁股份有限公司所变卖。对被抓获的百姓,轻者被毒打坐一阵班房,重者则枪毙或入伍当兵。对抓获的牲口,一律打上火印交辎重营使用。所以,在封锁线上,马鸿逵部不仅防共,而且还进财。

在封锁线的内线,马鸿逵在重要据点上设军警督察处或军警稽查所,在全部要道、渡口都派部队或国民兵站岗。此外,马鸿逵在陶乐县设缉私队,国民党中央政府财政部税务局也在沿线设立缉私处,以封锁边区。

总之,马鸿逵在抗战期间,除曾派两旅人马到绥西前线应付一阵即退回宁夏外,其主要兵力就是用在封锁边区上面,执行蒋介石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

              ——录自《宁夏三马》马福祥、马鸿宾、马鸿逵史料专辑,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编,1985年5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