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孝
回汉支队的组成
1947年1月,回汉支队成立。其前身是由宁夏工作委员会派何广宽、梁大均、李健、王延、王茜等同志在盐池县的红井子、余庄子、内蒙古的三段地3个据点,分别招兵买马,组织的3个小部队,后来与金三寿同志在定边组织的一支回族武装合编成立了回汉支队。战士大都是逃避马鸿逵抓兵跑到定边的宁夏回族青年,也有马鸿逵的逃兵。当时共有234人,其中党员47人,有回民65人,所以叫回汉支队。
回汉支队成立不久,在王彪子台战斗中支队长刘振玉负伤,被敌人俘去。1947年7月,组织上派我到回汉支队接任支队长。当时,由于这个部队不正规,战斗力不强,没有人愿意去。我当时在警备八团二营任副营长,也不愿意去这个部队。后来,三边军分区郭秉坤司令员找我谈话,他说:“这个部队刚成立不久,战斗力弱,特别缺少军事干部,你有工作经验,共产党员要以身作则嘛!你应带头去整顿好这个部队。”于是我就来到回汉支队。
到部队后,发现部队游击习气很浓,组织纪律松弛,有的战士和中层干部对革命斗争的目的、方向认识不明确。有的人说,我们是游击队,应该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去,等大部队解放了宁夏我们再参加战斗。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支队决定,要抓好部队的整训教育工作。在土沟战斗后,我们撤到盐池、定边南部山区进行整训。在整训中,给部队上政治课,提高干部、战士对打仗目的的认识,提高觉悟,加强组织纪律性;上军事课,学习战略思想和战术技术,增强部队战斗力;上文化课,提高部队文化水平。经过整训,部队军政素质都有很大提高。整训结束后,又从正规部队调来张杰武、马林等中队干部,使部队从组织上进一步加强了。
主要任务和活动区域
当时回汉支队的主要任务是:在三边军分区和宁夏工委的领导下打击和消灭地方反动武装——清乡团,掩护我地方政权机构和宁夏工委开展工作,扩大我边区的政治影响。回汉支队的活动区域在三边,就是西至盐池,东到靖边,南到甘肃环县,北到内蒙古鄂托克旗边界。
主要战绩
回汉支队自成立到宁夏解放,一直在三边地区开展战斗,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其中比较大的单独与敌人作战7次,配合主力部队作战4次。
1947年7月,我刚调到支队就参加了收复盐池的土沟战斗。我军收复定边县以后,马鸿逵的一个骑兵团溃逃到盐池县城。我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命令部队乘胜消灭这个骑兵团,收复盐池县城。于是,警备三旅二、八团和回汉支队及盐池、定边两县的游击大队约2000人配合作战,在盐池县城西大滩一带摆开战场。战斗一开始,敌人如惊弓之鸟,即向西溃逃,在八堡被我军堵截,敌人又向北逃至柳杨堡的土沟滩。我军穷追不舍,将敌人围困在土沟滩。经过激战,敌人死伤惨重,溃不成军,一部分狼狈逃跑了。这次战斗回汉支队也打得很好,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和马匹。
1947年8月,马鸿逵对我边区发动新的进攻,驻定边的敌暂九旅由旅长卢忠良率领向东侵犯我边区的吴旗县,妄图打开我陕甘宁边区的西大门。回汉支队奉命配合警备三旅二团,在新安边阻击敌人。我们在新安边孙克崾崄与敌人激战一天,敌人未能前进一步,到夜晚敌人丢下一批尸首败退了。当晚,二团撤离防线,回汉支队接防。第二天派人侦察,得知敌人退回定边,我们跟踪到狼儿崾岘,意外同敌清乡团张廷芝的一个营遭遇,随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是我们经过整训,独立作战的第一仗,是考验回汉支队战斗力的关键一战。我们参加战斗的只有100余人,但武器尚好,还有机枪,指战员士气很高。经过一阵猛打猛冲,就把敌人打败了,敌人扔下十几具尸首,狼狈逃窜,敌营长齐德仁被我打伤。我们取得了整训后单独作战的第一次胜利,部队经受住了战斗的考验。随后,当回汉支队驻防新安边东面的赵崾崄时,张廷芝团匪营长齐德仁又带领部队来找回汉支队决战,双方激战一整天,敌人死伤9人,我只伤1人,敌人又被我们打跑了。
1948年3月,打下盐池县军事重镇惠安堡后,我主力部队已全部转到陇东一带作战。当时在环县、盐池、同心交界处还有赵清彦、刘世颜等几股地主武装——清乡团活动猖獗,危害很大,当地人民对他们深恶痛绝。为了消灭这些团匪,保卫地方政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支援前线主力部队作战,回汉支队决定攻打团匪赵清彦活动的中心——甜水堡。在盐池、环县、同心3县边界活动的团匪中,赵清彦是人数较多,也是最凶恶的一股。5月2日晚,回汉支队指战员精神振奋,斗志昂扬,从环县的大巴嘴塬出发,连夜急行军100余里,奔袭甜水堡。原计划3日拂晓前展开战斗,因路远,我们到甜水堡时天已亮,敌人发现后,弃寨而逃,当即被我们打死、打伤和活捉十余人。打下甜水堡,经审讯俘虏得知赵清彦带着残匪逃到甜水堡100里外的李记沟弟媳家去了。我们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于第二天追到李记沟赵匪弟媳家,生擒了这个十恶不赦的匪首,全歼了这股顽匪。不久,我们又活捉了刘世颜,还在一夜间扫除了盐池县萌城的乡政府。甜水堡战斗,不但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而且在政治上也有重要意义。从此我们在甜水堡一带建立了区乡人民政权,扩大了解放区,保卫了后方,钳制了马鸿逵大量调兵援陕,有力地支援了我主力部队在前方作战。回汉支队的声誉也从此大大提高。
邓均量 赵玉祥整理
——录自《宁夏党史通讯》总第三十二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编,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