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党史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著青史昭后代 少战团旗塞上红

2014-08-19 10:56

饶钰馗

1937年冬,实验小学的进步教师侯亦人(杨文海)、薛嵩山(薛云亭)、孙芳山(张芳山)、涂春林等人,以寒假补习班的名义作掩护,在宁夏省立实验小学秘密成立了西北少年战地服务团。团员有六年级学生宋谦(任团长)、李志纯 (任副团长)、马春元、钱大钺、杨茂岚,徐振华、李有祯、铙钰馗、邵景禄、杜子英等,五年级学生贺守中、冒海天、林子玉、刘鑫、匡玉莲、马介文等。均是经考察确认的品学兼优、政治可靠的学生。少战团成立初期,杨文海、薛嵩山、涂春林老师指导起草了团章、团歌,建立了规章制度,并向当时的宁夏民众抗战后援会(系马鸿逵的官方组织)申请备案,使少战团组织得到公开承认。马鸿逵政府批准少战团组织公开活动以后,团员发展到100余人。

组织公开以后,邀请了雷启霖、杨茂林、罗雪樵、阎廷栋、徐梦麟、梁飞彪等教育界、新闻界的知名人士和学校教师组成顾问团,指导少战团的活动。

少战团的主要活动是对团员进行教育,提高民族觉悟和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抗战信心。当时,杨文海教政治时事课,杨学文(李仰南,中共宁夏工委书记)教日语,薛嵩山教音乐。在音乐课上教唱了一些抗日救亡歌曲,课下孙芳山帮助排演戏剧。薛嵩山和涂春林还对团员教授了一些简单的救护和防空知识。涂春林教文学,组织学生阅读沈钧儒的《全民抗战》,邹韬奋的《抗战》,以及生活书店出版的《黑白丛书》《青年自学丛书》与《新华日报》《群众》《世界知识》《文艺阵地》等进步书刊。所有这些都对少战团员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

少战团活动后,团员每天都记团记,由涂春林负责此项工作。同时,涂春林还担任主编出版壁报,但当时壁报的稿件必须先送到国民党宁夏省党部审查,所以内容方面也受到很大限制。1938年7月,少战团中的六年级团员毕业时,出了一本油印小册子,封面下刻印着一枚大炸弹,炸弹上写着“六年来的我们”,表示要把少战团的精神带向社会,像炸弹一样在社会上爆炸。这本小册子是由涂春林老师编辑刻印的,现保存在自治区博物馆。

如何评价少战团的活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实事求是。首先,少战团是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推动下,在全国民众抗日热情空前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对于当时处于黑暗统治下的宁夏来说,真如点燃了一支抗日救国的火炬,使一些有觉悟的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8年7月,一批如宋谦和钱大钺等有志青年奔赴延安。宋谦在抗大毕业后分到抗日前线,后来牺牲在大青山。

1938年8月,李仰南又把我送到边区。1938年冬至1939年春,已经加入共产党的杨文海、薛云亭又带领李志纯、李有祯到了边区,进了边区中学学习。后来,薛云亭和李志纯同时进入中组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派往甘肃做党的地下工作。李有祯从边区中学毕业后,被派回宁夏做地下工作,据说李有祯由何述田领导,单线联系,后来被马鸿逵杀害。另一方面,少战团存在的时间只有一年左右,团员都是十几岁的小学生,说他们当时如何革命,有多么高的觉悟,这不符合历史事实。同时,还要看到这个组织即使得到当局承认,它的活动也受到许多限制。党是如何在少战团中进行工作的,李仰南同志掌握着第一手资料,因为他是中共宁夏工委书记。再就是杨文海同志了解的情况比较全面。薛云亭同志留下的回忆录也是重要的材料。“文革”前自治区组织人调查过少战团的情况,也有一部分有价值的材料。另外,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时事研究会编辑出版的《抗战中的甘青宁》一书中,也有关于少战团的记载。1937年至1938年宁夏《民国日报》上刊登过少战团的组织条例、守则等资料。还有一些当年当过少战团顾问的人,如杨茂林、罗雪樵、梁飞彪等也掌握着一些情况。希望再做细致的调查研究,以便立准这段历史。

                                ——录自《银川党史通讯》第二期,银川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办公室编,1985年1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