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云亭
1937年冬至1938年冬,塞上江南的宁夏,在黄河两岸,从朔南到朔北,活跃着一支抗日先锋队——宁夏少年战地服务团。
1937年冬,宁夏地下党组织建立后,在宁夏地区广泛开展抗日爱国宣传活动,最先在宁夏省立实验小学开始。抗日宣传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全校师生抗日爱国热情。卢沟桥事变刚爆发,教导主任侯亦人(杨文海)应宁夏知识界和广大人民的要求,在学校开展了爱国主义宣传活动。之后,侯亦人等教师不仅在学校,而且在社会上进行抗日宣传活动。这些活动,打破了把学生关在大门内循规蹈矩的教育传统,在宁夏教育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宁夏少年战地服务团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建立的。
少年战地服务团,从秘密组织到公开活动,再到遭敌破坏,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由秘密筹组活动到取得合法公开地位。主要由杨文海、薛云亭、涂春林等教师领导,于1937年12月在实验小学组织成立了西北少年战地服务团。宗旨是“爱护中华,赶走强盗,后方就是操场,战场就是课堂”。 活动最初是秘密的,一切行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都编有一套暗语,如召集开会时,见到团员便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歌曲。成员是在实验小学内推选的功课优秀、政治上可靠的学生,主要有:李志纯、宋谦、马春原、钱大钺、李有祯、饶钰馗、邱景禄、杨茂岚、刘兴、徐振华、杜子英等10余人,这些成员大都是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后来在五年级、四年级学生中相继发展有:冒海天、菊光青、匡玉芝以及王介文(马介文)等,这些也都是公开活动后发展的。在组织系统上设有团长、副团长。团长是宋谦,副团长是李志纯,下设组织宣传、生活等部门,由团员们分别担任。少战团经常邀请教师做各种专题的辅导讲座(题目由少战团员提出)。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激发了教师们的抗战热忱,也使少战团的组织工作得到校内各位教师的支持。
少战团成立后,一方面给团员宣传团的目的、宗旨,另一方面争取得到当局的许可,以求得公开合法化。杨文海曾以为宁夏政府和百姓争光为理由,向省政府主席马鸿逵和他的五姨太邹德一数次请愿,要求准许少战团前往战地服务。经过一个多月的争取,省政府终于批准,但却把西北少年战地服务团改为宁夏少年战地服务团,且将其活动范围限制在宁夏省辖境内,不得越境到他处。当时,少战团成立后主要目的:第一步,以赴战地服务之名离宁奔赴战场;第二步,把队伍带到延安学习、武装,和党组织取得联系;第三步,经过延安短期学习后,取得党组织许可,前往第二战区战地服务后,再返回宁夏,从事党的工作,但是这个计划被敌人破坏了。当时,当局不愿意批准少战团成立,但迫于宁夏舆论界的影响和这一群小家伙们的坚决要求,最终被迫同意。
少战团成立的同时,宁夏工委负责人李仰南(杨学文)通过社会关系,到实验小学担任教师,和杨文海、薛云亭等建立了组织关系。从此,少战团就正式成为宁夏地下党领导的一支抗日宣传骨干力量。
第二个时期:发展组织,在团内培养革命骨干,开展抗战宣传活动。少战团公开活动后,积极开展抗战和统战政策的宣传工作。首先在团内组织学习时事政策和浅显易懂的政治读物,认识党对抗战的正确领导,进一步看清国民党妥协投降的真面目。同时,组织团员上街开展抗日宣传活动,通过集会讲演、做时事报告、歌咏、漫画等形式,揭露日军的残暴,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当时,每月刊出的壁报,都贴在街头并给群众讲解。其次,从1938年春时,学校已正式开课,少战团选出一部分团员(主要是六年级),组成宣传队,分赴宁夏全省进行抗日宣传。前后出发两次,历时3个多月。第一次由杨文海、涂春林等率领,由银川出发到永宁、金积、灵武、中宁、中卫等县;第二次是在1938年暑假的七八月份,由实验小学校长高立天和薛云亭率领,由银川出发到平罗、惠农、石嘴山等地。
通过这两次宣传,少战团走遍宁夏各县的主要城镇,在群众中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及其侵略罪行。在宣传队所去过的地方,少战团员们调查了解群众及社会各阶层对抗日所持的态度,看到了广大群众在反动统治下的疾苦生活;同时,少战团与当地开明绅士、知识分子、教师初步建立了具有共同抗日信念的同志关系,给少战团及党地下组织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少战团的壮大及其活动,在社会各阶层人士和全省各中、小学校留下了深刻印象,极大地促进了全省的抗日爱国热情,如一些上层人士觉得少战团的小家伙年少有为,前途无量。受到少战团的影响,不久,宁夏中学不仅建立了地下党组织,还成立了抗战宣传服务团,到平罗一带进行抗日宣传,并派学生前往陕北边区学习。其他如郎家巷小学全校集体参加少战团,金贵乡等小学和实验小学关系密切,共同进行抗日宣传,也是受少战团的影响。另外,宁夏地方统治者和那些来宁视察的中央组织员们也对其另眼看待。如国民党中央的西北访问团 (由回教上层分子参加),团长王月波。他们到宁夏后,曾去实验小学访问,和少战团员们分别交谈。当谈到一些时事常识和政治问题时,他们感到很惊讶,觉得在偏僻的宁夏,还有这样好的学校、学生和少年团体组织,确实万万没有想到。
少战团的活动处于高潮时,引起了马鸿逵政府的怀疑,认为少战团的活动是受共产党指使的,是共产党的地下组织。由于我们缺乏对周围环境、对马鸿逵统治集团的分析研究,忽视了做某些可以争取过来,或是不会公开站在敌人一边的人的工作,致使个别人投靠了敌人,给敌人增加了力量。这是我们在这一阶段工作中的失策,派送优秀少战团员到边区学习,也是这个时期的一项工作。大约在1938年的6~7月间,先后把饶钰馗、宋谦、钱大钺等学生送往边区抗大和延中学习。另外,也介绍了宁夏中学王园等两名学生到边区学习。
第三个时期:少战团力量分散,敌人监视严密,致使领导人员遭到追捕,组织逐渐解体。1938年暑假后,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中的少战团成员有的送往边区学习,有的考入宁夏中学,有的就业,少战团的基本力量分散。同时,蒋介石反共升级,公开散布抗战必死的言论,为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开道,因而马鸿逵政府对少战团也开始进行打击、破坏,使少战团工作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
1938年9月,日机轰炸银川,学校停课,每日都忙于防空,人心惶惶,学校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少战团领导人杨文海决定加强对少战团主要成员(考入宁夏中学和原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集中训练,使每名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备以后单独作战所用。同时考虑到日军如果侵略宁夏,这支进行过思想武装的少年队伍,也是一支同日军战斗的游击队。于是,杨文海、薛云亭率领着李志纯、冒海天、李有祯等10余名学生借补习功课之名,步行到银川郊外20余里的金贵乡小学,进行历时一个月的政治教育、野外行军知识和演习等培训。另外,还对少战团组建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之后,少战团决定撤回银川,急速扭转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但是,在 10月某日上午,杨文海、薛云亭带领少战团刚一回到银川,下午敌人便派宪兵到实验小学打听杨文海是否返回学校,准备逮捕杨文海。正巧宪兵与杨文海本人相遇,见面后敌人把杨文海的名字侯振斋(侯亦人)的“斋”字念成“齐”字,问杨文海这里有个山西人叫侯振齐?杨文海误认为是军法处长程福岗派人来找他(因杨与程相识,同乡),所以还依然笑答说:“我们这里有个山西人叫侯振斋,没有叫侯振齐的。”着对宪兵说:“我就是侯振斋。”当时,宪兵看了他一下说:“不对。”便走了。宪兵一走,杨文海发现有疑,马上把学校的工作向薛云亭做了交代,然后到朋友家去。学校内薛云亭和宁中党支部的武景惠,把所有的书籍、文件整理好送往支部成员霍纯锡家。晚上,还没见敌人行动,杨文海又返回学校。一会儿,有人乱敲大门,大家觉得情况有变,杨文海马上隐入厕所。敌人进门直接要找侯亦人,校长和教师们答复说没有回来,敌人问:“哪里去了?”大家都说不知道。于是,宪兵追问杨文海经常与外界哪些人接触,大家有意说出与杨文海有关系的几个上层统治者。当敌人出了学校大门后,同志们马上紧急商议,认为必须火速离开,免遭敌人包围。于是,由校长高立天带杨文海从后门离开学校。他们刚走不久,又来了十几个宪兵,对学校每个角落进行搜查,结果扑个空。宪兵们命令不准关学校大门,表面退出,实际却隐藏在院内。这一夜,敌人大约进行了4次搜查,直到天亮,才撤走。
当天夜里,宪兵挨家挨户搜查,鸡犬不宁。第二天天刚亮,银川4个城门警哨林立,凡出城者必须接受检查。杨文海于这天清晨混出城门,到乡下杨茂林先生家隐避了3天,又由杨茂林先生雇了羊皮筏子送过黄河,经三边前往延安。敌人逮捕杨文海阴谋未遂,便对和杨文海有来往的人挨个传讯审问,致使人人处于恐慌状态。这时,少战团团员和薛云亭、涂春林等只能秘密活动,以免引起敌人的跟踪。后来知道杨文海安全离开宁夏,少战团团员们互相传讯,人心才逐渐安定。敌人逮捕杨文海的阴谋没能实现,又把视线转移到薛云亭身上。
大约在1938年11月,宁夏各中小学复课,宁夏中学也决定迁往银川城南的杨和堡纳家户小学复课。期间,薛云亭住在杨和堡,敌人随即追踪而来,经常在校门口探听薛云亭的行动和人际情况。1939年1月1日早晨,薛云亭带李志纯由冰面越过黄河,经惠安堡到盐池进入边区。两天后,少战团员李有祯也追赶到边区。同时,来到边区的还有杨一木、李东甫等。从此,少战团的组织和工作便停止了。
——录自《银川党史通讯》第二期,银川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办公室编,198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