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党史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宁夏留平学生会始末

2014-08-19 11:17

徐梦麟

民国时期宁夏教育简况 

民国建立以前,宁夏系甘肃省的一个府。清朝年间,宁夏曾设有银川书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宁夏府中学堂。1911年,中学堂因经费不济,被迫停办。民国建立后,宁夏改为甘肃省的朔方道。1913年,由拔贡许景鲁呈请道尹陈必淮批准,利用中学堂旧址设立了一所小学校,名为朔方高等小学校。

当时,因无中等学校,小学毕业的学生要继续升学,必须到兰州去。1916年,宁夏未建立中等学校的前几年,到兰州上中学的宁夏学生,不到30人。现在能记忆起的有:吴三多、张天吾、张耀堂、张明经、孙克廉、张光普、李冲和、王含章、陆宣洛、张凤池、徐昆山、徐嵩山、吴占魁、徐谦、孙德亨、蔡嗣道、施翰文、李树元、杨世斌、周佐臣、贺自正、杨知人等。

1916年,甘肃省教育厅明令在宁夏成立一所正规中等学校——甘肃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校址仍设在府中学堂旧址。经修葺后,同年开始招生。1920年,又成立了甘肃省立第五中学,与第八师范合校施教。

1929年,宁夏建省。首任宁夏省主席门致中,将宁夏省立第五中学、第八师范,改为宁夏省立第一中学和第一师范,两校仍合址进行教学,因未设立高中,学生毕业后,如继续深造,须到兰州、西安等地读书,后来由于北平大学较多,办得又好,且交通方便(从黄河乘船,顺流而下,到包头乘火车至北平),各届毕业学生则相继前往报考。甚至,有些未毕业的中学生,也到北平去念中学。因此,宁夏到北平求学的学生,日渐增多,到1935年,已达60余人。

宁夏留平学生会成立 

1929年,宁夏留平学生殷占雄、雷启霖、李雨村、谈尚彦、刘兴汉等,鉴于宁夏到北平求学之人逐渐增多,为了团结同学,探讨桑梓各项建设,建议和督促地方政府更好地治理家乡,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并得到在北平工作的孙克廉、张明经等人的支持和赞助,在1929年8月正式成立了宁夏留平学生会(以下简称学生会)。该组织是宁夏在北平求学的青年自发组织的一个群众性的学术团体,这个组织一直延续到1937年。

北平曾是我国几代王朝建都的地方,各省多建有同乡会馆,以供本省官员及来往举子会试和寄宿,宁夏是甘肃分出的一个省,所以当时没有会馆。最早留平学生,多以西北大同乡的关系,寄居在陕西同乡会馆——关中南馆内。学生会成立前后,宁夏学生大都住在私人开设的公寓里。因此,负责人所住的公寓就成了学生会的会址。

组织成员及会员名单 

学生会成立后,选出的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是:殷占雄、雷启霖、李雨村、谈尚彦、刘兴汉。1935年又选举了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他们是:高尚信、阎廷栋、刘兴汉、伍元浑、席怀瑜、吴介凡、樊应福。1936年5月,第三次改选,选出的委员是梁飞彪、徐梦麟、俞占鳌、冒海瑜、司以忠。他们的分工:梁飞彪任主席,徐梦麟负责交际联络,俞占鳌负责财务,冒海瑜负责文书,司以忠负责宣传。从学生会成立,到抗日战争开始后北平沦陷,凡到北平求学的宁夏学生,不论考入大学、中学或补习学校,赞成这个组织的,均为会员,并未履行过填表、登记等手续。先后参加学生会的成员有:黄震东(国立清华大学)、徐梦麟(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征克非(原在民国大学后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殷占雄、俞占鳌(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梁飞彪、王振刚(即王茜)、张洪涛(国立北平大学)、司以忠(国立北平大学)、阎廷栋、白虹剑(俄文政法学院)、雷启霖、袁金章、谈尚彦、李庭栋(中国大学)、李雨村、高尚信、吴介凡、伍元浑、刘兴汉、金常昭、潘钟林、樊应福、席怀瑜、贺自正、姚启圣、路秉鉴(民国大学)、王嘉善、杨知人、李慧贞(女)(华北大学)、贺闻韶(平津河北工学院)、杨茂荣(陆军兽医学院)、孙殿才、张致和、王兆祯、冯永吉、俞文学、彭继寿(弘达学院)、梅白逵、田树琛(潞河中学)、马楹、吴文选、吕士元(均在朝阳大学附属高中部)、丁鹤洁、苏赓泉(西北公学)、杜殿良、杜殿才(成达师范)、王绪祥(汇文中学)、苏印泉、向含秀(女)(民铎中学)、梁玉凤(女)、李志贤(女)(北平幼稚师范)。还有李天才、高继述、高尚文、刘廷栋、王延令、张光华(女)、吴毓英(女)、马凤杰(女)、张善继、王本安、杨光浚、高自口、马寿桃、王栋、王沂、何思明、徐秉珍、朱焕章、卢永汶、徐锡麟、王富贵、王成雄、孙丕仁、路生衢、张荣、李青山、李树梅、白思清、张致善等。他们当中,有的所在学校记忆不清,有的在参加学生会时,尚未考入学校。

留平学生会的成员,大都是宁夏中学和宁夏师范毕业的优秀学生,他们在宁夏读书时,正是大革命时期。1926年,冯玉祥在五原誓师,他的部队中的苏联政工人员、留苏学生和共产党员等,每到一地便向学生和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在宁夏撒下了革命的种子。当时我在师范附小读书,冯玉祥部的一个师部就驻扎在校内,师长赵守钰(后来知道是老同盟会会员)让把学校的一个大教室布置成礼堂,正中并排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孙中山的像,两面红旗交叉,一是共产党党旗,一是中华民国国旗,左边挂着用红布写的国际歌,右边挂着少年先锋队歌,墙上贴满了革命标语,室内上空交叉悬挂着万国旗。学生们经常到礼堂内练习唱歌和演讲。

当时,在国民党宁夏县党部里也有共产党员,如陶振亚、马云堃、贾午等,他们经常来学校对学生进行革命宣传,并利用各种纪念日或节假日,组织宣传队上街游行、演讲和演出革命话剧等,学生由此也得到了新的革命思想的熏陶。

宁夏留平学生会的成员,由于受上述革命思想的影响,一般都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有些人后来参加共产党后,引导学生会逐步从狭隘的反对地主恶霸和封建军阀的统治转入到反帝反封建、反对国民党压迫剥削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去。

学生会大事记 

创办《银光》月刊、《曙光》杂志

学生会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交流学术经验,经委员会议决定,创办《银光》月刊,推选殷占雄、雷启霖、李雨村等负责筹办,张子宽任编辑。1931年2月,正式出版了第一期,载有雷启霖写的“刊头语”。

《银光》月刊的发行对象,主要是宁夏的各机关职员、学校师生及地方进步士绅等,他们读后深受鼓励,曾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办刊经费先是由会员们节衣缩食自由捐助的,后经委员会决定进行募捐。募捐的办法是,除在《银光》月刊上刊登募捐启事外,另外印制捐册,指派雷启霖、李雨村、谈尚彦3人回银川、平罗等地劝捐,先后共捐得银币370余元。

1931年6月,《银光》月刊第二期出版了。根据“团结精神,研究学识,唤起全宁睡民,改造阴恶环境,以扬文化,以臻文明”的创刊宗旨,第一期、第二期刊物,对宁夏的政治、教育等设施,提出了一些评论;阐述了国民会议选举代表的意见,揭露了军阀、官僚压榨宁夏人民的罪状。因此,引起了宁夏人民的思想共鸣,一些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纷纷来信、来稿,表示热烈支持。从而更加激发了会员们的情绪,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宁夏的统治集团。宁夏统治集团对此十分不满。1933年,马鸿逵主政宁夏以后,便千方百计对学生会会员进行迫害,说学生会是共产党组织,留平学生是共产党分子,《银光》月刊是赤色刊物等等。马鸿逵统治集团,一方面明令禁止刊物在宁夏发行,一方面暗地收买学生中的败类,从内部进行分化瓦解。在这种恶劣形势下,学生会便采取了隐蔽活动的策略。为了转移视线,《银光》月刊出了第三期后,于1933年更名为《曙光》,又出版了3期,于1936年又更名为《塞北》。《塞北》只出版了一期,由于白色恐怖日甚,且负责编辑的人因先后毕业离开北平,后继者又屡遭逮捕,只好于1936年底被迫停刊。

部分进步会员参加革命活动 

组织读书会及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共产党员李天才由宁夏来北平求学。当时,他在华北工运会地下党组织担任宣传工作,受党的委托,从学生会中吸收进步青年孙殿才、王绪祥(后改名为张子华)、阎廷栋加入共产党,并组织读书会,建立学习制度,学习马列主义及进步书刊。当时,正是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北平的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了反帝大同盟,成立了东城和西城两个支部。宁夏学生高尚信、路秉鉴、刘兴汉、梁飞彪、席怀瑜、樊应福、杨茂荣、吴介凡、金常昭、姚启圣、温宝玺、苏复涛等,参加了读书会和反帝大同盟的西城支部。王绪祥担任联络工作,来往于东、西城支部,经常于夜间在大街小巷张贴标语,散发传单。通过这一活动,来宣传抗日救国,揭露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宁夏留平学生会在地下党和进步青年的影响下,由此开始走向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

声援保定师范学生的罢课运动及参加南下请愿团。九一八事变后,学生会成员曾与所在大中学校的爱国师生一起,结队上街游行,宣传抗日。当时,河北保定师范学校师生,因开展抗日救国活动,惨遭当局镇压,全校师生举行罢课斗争。消息传来,北平学生积极响应,各大中学校都成立了学生会,发动全市学生在天桥召开大会,号召民众支持学生的斗争,并组织南下请愿团,以绝食、卧轨等行动,迫使北平铁路局派专车载送平津及东北爱国学生到南京请愿,要求国民党政府联合各党各派及抗日群众团体一致对外,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收复失地,宁夏留平学生中不少人参加了这一活动。

参加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学生爱国运动。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东北三省后,接着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1935年下半年,为了进一步控制察哈尔,日本帝国主义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了傀儡政权——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国民党政府因继续坚持不抵抗主义,竟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在这严重的民族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一致抗日。12月9日,北平大中学校学生6000余人,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国民党政府为此出动了大批军警镇压,打伤和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这一暴行,激起了爱国学生的无比愤怒。次日,全市各大中学校的学生宣布总罢课。国民党政府原决定于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针对这一情况,北平学联领导各校师生,又于12月16日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宁夏留平学生阎廷栋、王茜、徐梦麟、梁飞彪、俞占鳌、丁鹤洁、苏复涛、张洪涛、贺闻韶等,都参加了示威游行。其中,王茜(王振刚)既是北平大学工学院的学生代表,又是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的成员,徐梦麟、梁飞彪分别以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学生会委员的身份,在北大红楼地下室参加了北平学联召开的多次会议。

筹划武装暴动。1931年,陕西、甘肃等地不断发生武装暴动,李天才、王绪祥得知这一情况后,曾在李阁老胡同的一家公寓里开会研究武装斗争问题,潘钟灵、路秉鉴、孙俭等表示赞同。会上有人提出,联络曾在宁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领导人高士秀共同举事,决定由孙俭回宁夏时,路过榆林找高士秀面谈,后因高士秀未表态而作罢。

1934年,国民党政府任命孙殿英为青海西区屯垦督办,孙殿英进军宁夏时,李天才、王绪祥等,欲利用这一机会,建立宁夏地方武装。当时,他们给孙殿英写了一封建议书,让王兆祯交给他认识的孙殿英的一个旅长,请这个旅长再转交给孙殿英。此时,孙殿英也想利用宁夏地方人士的支持,以实现他的野心,便答应发给枪支,组织宁夏地方武装部队。王兆祯、谈尚彦、樊应福等被委派军职,随军一起赴宁,担任联络工作。王兆祯等到石嘴山后,又和李冲和、叶松林等组织了维持会,支援孙军。孙马战争中,因孙军内部分裂,战争失败,学生会的这一计划又未能实现。

进步学生的几次被捕经过 

李天才、王绪祥、路秉鉴被捕

李天才,宁夏中卫县枣园堡人。1927年,国民军冯玉祥部入甘路过中卫时,便在枣园小学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教育,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中学时参加过有组织的革命活动,如组织鸡头会,联络进步青年梁大均、李玉柱、杜学义等,策动马鸿宾军队武装起义(即银川小南门兵变),因泄密而失败。1932年,到北平后,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在华北工运会先后搞过宣传组织工作,在门头沟煤矿组织工人运动。1933年,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押于天津监狱。在狱中,敌人用坐老虎凳、压杠子、灌辣椒水、烙铁烫等酷刑逼他交出地下党的组织及党员名单,他始终坚贞不屈,敌人一无所获。后终被敌人酷刑致死,时年23岁。

王绪祥,又名张子华,中宁县恩和堡人。1930年到北平读书,入汇文中学。同年11月,加入共产党,组织读书会,学习马列主义,并介绍宁夏进步青年加入反帝大同盟。1932年,在天津被捕,关押在天津监狱内。后经地下党营救出狱,奔赴延安。

路秉鉴,宁朔县(今永宁县)人。1931年到北平上学,考入民国大学。曾参加读书会及反帝大同盟。后由王绪祥介绍加入共产党,来往于北平、天津,做秘密工作。1932年,在天津被捕,后经各方营救,于1935年出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开北平,参加游击队,在太行山一带抗击日军,后在一次遭遇战中不幸牺牲,时年26岁。

阎廷栋、白虹剑的几次被捕 

1928年,阎廷栋、白虹剑到北平求学,一同考入俄文政法学院,在校内曾秘密参加进步活动。当时,正值白色恐怖时期,北平宪兵司令部到处搜查、逮捕共产党人及进步青年,国民党政府视俄文政法学院为赤色分子基地。1929年,北平宪兵司令部在一次搜查中,将学校包围,以赤色嫌疑将阎廷栋、白虹剑两人逮捕入狱,后因无确凿证据而释放。

1933年,当时他俩已参加了共产党,在校内隐蔽活动,由于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北平宪兵第三团逮捕。阎廷栋被关押在宪兵第三团特刑队,白虹剑经审讯后,被押送南京总部。后经多方营救,一年多后阎廷栋出狱,白虹剑则被关押两年多才出狱。

顺天公寓大逮捕 

宁夏留平学生,大多住在学校附近的公寓内。当时,入北平民国大学的学生较多,他们都住在民大附近,席怀瑜、樊应福、伍元浑、马凤杰、梁玉凤等住在石驸马后宅顺天公寓。平时,宁夏学生常到这里聚会。当时,宁夏学生中的个别野心分子,想借学生会名义作政治活动,遭到大家反对,后被清洗而记恨,暗中向马鸿逵、沈德仁(国民党宁夏省党部特派员)及国民党北平市党部告密,说学生会是共产党组织,其中成员大都是共党分子。国民党北平市党部据此,便暗中派特务进行监视。1935年1月(旧历腊月16日),谈尚彦到宁夏探亲,路经榆林、太原回到北平后,同学们在西黔阳饭馆聚餐为他洗尘,席间大家取笑称谈为陕北老板,不料被暗地监视的特务听到,席散特务便跟踪学生至顺天公寓。第二天,特务就到顺天公寓将樊应福、席怀瑜、伍元浑、谈尚彦、梁飞彪,马凤杰,梁玉凤、吴毓英、田树琛、吴介凡、梅白逵等十余人逮捕。捕后先送到市党部,后又送到北平第一监狱。为了继续逮捕,特务们又将樊应福、席怀瑜两人留在顺天公寓作诱饵。第三天是星期天,恰好宁夏省政府给留平学生发的补助费汇来,未捕学生得知后,就陆续到顺天公寓去领,并想借此机会相见聚合,凡走进席怀瑜房间的学生,特务们一问是宁夏人,当即就抓了起来。就这样,来一个,抓一个,随抓随送,先后又抓走了杨知人、李慧贞、苏赓泉、阎廷栋、黄震东、张洪涛、王兆祯、金常昭、高尚信等10余人,他们也被送入第一监狱。就在这天,姚启圣到顺天公寓,公寓的伙计将情况向他告知而走脱;刘兴汉和爱人昌淑静刚到公寓门口,见小伙计摇手示意,便也当即离开而幸免。当天,我从刘兴汉处得知同学们被捕的消息后,想急于知道详细情况,遂装作找房子的学生,到顺天公寓,暗中把小伙计叫出来,将全部情况了解后,便先给我舅父黄光写信(因被捕学生中有他的儿子黄震东),请其设法营救。后又和刘兴汉等商议,给宁夏省政府及被捕学生家属写信,要求帮助营救。被捕学生转押到第一监狱后,有的被认为是政治犯,单另押入政治犯房内。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后,陆续放回了一些人,最后剩下阎廷栋、谈尚彦、席怀瑜、樊应福、梁飞彪5人,被认为是主犯,直押到1935年5月中旬,才被营救出狱。

事后了解,此案由多种原因造成:一是学生会编印的《银光》月刊,发表的一些文章激怒了马鸿逵。马鸿逵便指使中统特务、宁夏省党部特派员沈德仁给北平市党部去函,密告《银光》月刊是赤色分子所办,须严加防范;二是学生中的个别败类,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诬陷学生会为共产党组织,学生多系赤色分子;三是聚餐时因呼谈尚彦为“陕北老板”,更加引起了监视特务的注意。

抗日战争后的流亡生活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平津沦陷,宁夏留平学生除少数人暂留北平外,大部都先后逃离。第一批10余人,从北平到天津,再乘船到青岛,由陇海路到达西安,回到宁夏。其中,王振刚(王茜)、贺闻韶到西安后,转赴延安,参加革命。第二批18人,由司以忠、梁飞彪带领,从天津乘船辗转到达济南。当时,在济南集聚的北平流亡学生约有数千人,学生们自发组织了华南、华中、西北3个流亡团,向山东省政府交涉派车送回。交涉结果,山东省政府发给学生每人路费两元,并准免费乘车回家。西北学生流亡团由司以忠任团长,梁飞彪任副团长。到达西安后,各省学生便分散各自回乡。宁夏学生18人,仍由司以忠、梁飞彪带领,由陕西省派汽车集体送回宁夏。此后,还有陆续回来的。

回到宁夏的学生,由教育厅组织了3个抗日宣传队,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第一路由司以忠带领,到永宁、中卫等县宣传;第二路由征克非带领,到金积、灵武等县宣传;第三路由梁飞彪带领,到贺兰、平罗、惠农、石嘴山等县宣传。过了一个多月回到省城后,大部分学生被分配到中、小学校担任教师,司以忠、梁飞彪被派到干部学校教书,我被委任为宁夏中学校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平津沦陷,南京、上海、济南、武汉等地相继失守。各大城市的国立大学迁往内地后,即通知学生返校复课,于是宁夏籍大学生和历届高中毕业生,也分别到各地复学或报考,兰州、西安、汉中、重庆、昆明等地的宁夏学生,随即逐渐增多。他们继承了宁夏留平学生会的传统,在各地也先后组织了学生会或同乡会。在陕西以西北联大所在地汉中为主,由司以忠、梁飞彪等负责,成立了宁夏旅陕同学会;在武功以西北农学院为主,由雷启霖、马寿桃、霍纯锡、谈尚孟等负责组织了宁夏同乡会,并出版《奴隶》刊物,揭露和抨击马鸿逵统治集团的罪恶;在兰州由关富山、温积成、雷震华等负责,组织了建宁学会,并出版《夏声》刊物,内容以宣传抗日和反对马鸿逵为主。抗战胜利后,在南京、上海的宁夏学生,由袁金章、司以忠倡导,成立了宁夏旅京同乡会。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该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了各种爱国运动,如较场口事件、沧白堂事件、北平沈崇事件以及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等。1946年,还发动了大规模的反马运动。马鸿逵对学生软硬兼施,学生毫不妥协,继续斗争。国内新民晚报记者曾发表一篇题为《万物育马》文章,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马鸿逵的劣迹。宁夏学生在反马和反国民党斗争中表现得异常坚决和勇敢,后来不少人奔向延安参加革命,为解放宁夏和全中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录自《宁夏文史选编》,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