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银川党史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我所知道的杜润滋和杜斌丞

2014-08-19 11:29

王永昌

1931年7月,看守所与监狱设在一起,我在宁夏第一监狱任第三科科长。时任看守所长的魏良年老体弱,因病请短假,高等法院令我暂兼任看守所长。当时,在看守所的在押犯人中,有一位叫杜润滋的,在宁夏中学担任社会经济学、心理学课程的代课教师,是当时共产党嫌疑要犯,于1930年被关押在此。其案情为:1930年,国民党宁夏省党部科长龙振威秘密私拆民信,发现陕北安边小学教师王鼎三给杜润滋的信中曰:“当今豺狼当道,荆棘遍地。我兄何不效朱、毛用快刀斩乱麻之手段,扫罄西北”云云,龙以此密捕了杜。

一次开庭审讯时,宁夏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陈宝玺提出公诉,认为王鼎三的信非同一般,杜润滋在教学中散布赤色思想,煽动无知青年闹学潮,实属共党分子。辩护人邬逸民(中共党员,时任宁夏中学教师)等提出:“来信者是王鼎三,杜润滋不能李代桃僵!”参加旁听的学生们也高呼:“杜老师是好人!杜老师是好人!”邬逸民质问陈宝玺:“众人意为贤,而汝以为恶,是何居心?”龙振威声色俱厉地讯问杜润滋在教课中散布的种种赤色思想,但杜润滋泰然处之,娓娓而谈。他学问渊博,记忆惊人,言语中引用书名、人名等,法院书记官竟不知所云,当场出丑,听众大笑:“你们无知!”法院被迫宣布退庭。

此后,我常与杜润滋谈论《红楼梦》等书。他谈古论今,对我很有启发。九一八事变后,来狱中探望他的学生多起来,有梁宪富(梁大均)等。当时,所内只准探监人员与所押犯人在领导办公室谈话。我受杜的感召而产生同情之心,常让他在我的宿舍内会客。不久,所中又关押了一批因暴动失败而被捕的革命者,如因病在宁夏休养的吉鸿昌手枪队队长吕天河,外号赵炮匠的军械所工人,学生李天才、李玉柱等6人。他们遍体鳞伤,惨不忍睹。此时,我才知道梁大均等人曾秘密联络一些爱国学生、工人和各界爱国者举行武装暴动。但因内奸告密失败,上述人员被捕,梁大均等人被迫逃离宁夏。

梁大均到兰州后,根据杜润滋的秘密指示,见了时任甘肃宣慰使、杨虎城部十七师师长孙蔚如的秘书长杜斌丞。杜斌丞听梁大均诉说了武装暴动失败的经过后,说:“青年人闹革命,要有勇气,敢作敢为,不要怕失败。”随即给梁大均200块银元,并妥善安置了随梁大均一起由宁夏逃出的同志。杜斌丞还给狱中的杜润滋汇寄了200块银元。我受杜润滋之托,用这200元救济了因暴动在狱中受难的革命者及其家属。

一天,我同杜润滋商议如何设法出狱。当时,国民党省党部和法院并未掌握杜润滋是共产党员的证据,而且宁夏政局正处于马鸿逵准备接管马鸿宾政权的交替混乱时期,故可以利用这个空隙争取出狱。征得杜润滋的同意后,我通过堂叔父王俊在山西的老友冯晓渔(曾任宁夏金灵吴骑兵师杨耀峰的参谋长,时任宁夏省政府参议兼《醒民日报》总编辑),具状保杜润滋出狱,状曰:“我与杜润滋交以道义,深知其为人光明磊落,征之多数学生,确是好人。请钧院予以释放。”保状交法院后,冯晓渔又电话质询,法院不敢决断,上报南京最高法院,我将此消息向杜润滋密报后,杜润滋又请其好友宁夏中学英文教师黄执中给杜斌丞写信,设法营救。杜斌丞闻讯后,立即向最高法院写信为杜润滋辩护。1932年3月,最高法院只好宣布杜润滋无罪释放。

杜润滋出狱后,先在黄执中家住了两天,拜谢了冯晓渔,即动身前往兰州。临行前,他要我辞去职务,到兰州宣慰使招待所找他。4月,我如约到兰州,经杜润滋介绍,我第一次见到了杜斌丞。他个头较高,面方圆,前额突出,两撇八字胡子上翘,外表像个军人,他从杜润滋那里已略知我的情况,故问我:“你会打枪吗?”我答:“狱中有枪,会打。”他未语。当日在他处住,餐者还有谢子长。次日,我在佛照楼旅馆又见杜润滋,他说:“杜斌丞想要你留下来给他当贴身警卫,你愿意不愿意?”我明白了昨日问我的原意。之后,我在旅馆住20余天,一切均是杜斌丞先生负责。他曾邀请杜润滋任兰州市特税局长,一方面为当时地下党活动积蓄资金;另一方面也可暂时隐蔽下来。但杜润滋婉辞,只要求他在经济上、武器上给予支援,以准备成立陕甘红军第三支队。杜斌丞当即给他陕钞500元,一支手枪,一支新七九枪,子弹若干。陕西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邓宝珊密派副官送来德国造手枪给谢子长。

5月5日,杜润滋、谢子长、杜洪范(杜斌丞长子)、杜逸侯(杜斌丞警卫副官)、张东皎等人秘密离开兰州。临行前,杜润滋又对我说:“杜斌丞要你留下来给他当警卫,你干不干?”杜洪范却坚持要我跟他们上山打游击,我便跟他们一块出发了。我们带着服装、枪支弹药,乘木筏渡黄河后,77人集合起来,由杜鸿范宣布成立陕甘红军第三支队,司令员为杜洪范,张为民(谢子长化名)为政治委员,杜润滋为参谋长,张东皎为副司令员,王儒林为第二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邬逸民为秘书长,吴金鳌为经济主任。

5月6日晨,国民党王子元部追剿我们,双方激战。张东皎阵亡,杜洪范、杜逸侯负伤,我支队趁狂风夜雨,撤离战斗。5月8日,支队开往海原县兴仁堡休整,准备攻打海原县城。但因该地水甚碱,谢子长等人患病,相继离开支队,只剩杜润滋等少数领导骨干,战斗力减弱,未能攻取县城。

后来,在攻打靖远县城战斗中,支队惨遭失败,从此,结束了第三支队历史。杜润滋在陕西省汉中地区打游击时,被捕遇难(遇难者共14位同志),时年30岁。

                                         ——录自《宁夏文史》第十一辑,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编,1995年2月

返回顶部